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国内频道>专题>领航新征程>十九大代表在基层
【十九大代表在基层】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实现航天强国梦想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等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点燃了每一名航天人心底的激情,坚定了每一名航天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心和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担当。

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结合新时代特点,进一步弘扬践行“红船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航天人应有的贡献。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加快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需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积极投身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实践。我们要牢牢把握“首创”“奋斗”“奉献”——“红船精神”的精神内核,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拿出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拼劲儿,保持脚步不歇、前行不止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开启新时代的长征路。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工作人员在分控制室观看指挥控制大厅大屏幕。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从航天事业60年的发展历史中汲取宝贵经验

  1957年11月16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的前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成立。60年来,从研究室到试验基地,从大漠风沙到瀚海惊涛,从飞控中心到茫茫草原,从祖国边陲到异国他乡,航天人胸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用心血和汗水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不仅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三大里程碑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也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航天精神在发展过程中充分传承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起点——“红船精神”,并与航天事业发展特点相结合,是党的革命精神在航天事业实践的渗透,不仅引导了航天事业的发展,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航天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955年,火箭院第一任院长钱学森在返回祖国时,庄严地说出自己回国的使命:“要竭尽全力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们的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就是火箭院人共同的初心。60年光阴荏苒,火箭院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航天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都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体现,更是始终鼓舞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站在承载光荣与梦想的这片沃土,开启新时代的长征路,唯有不忘初心,才能勇担使命。这个使命就是让航天事业始终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事业,努力建设航天强国。而担负起这个使命,就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继承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的优良传统,不断从中国航天事业60年发展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永创事业新辉煌。

肩负起建设航天强国主力军的使命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航天强国的蓝图已经绘就,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代航天人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建设航天强国主力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排头兵的使命。

  要坚持政治引领和以国为重,让航天事业始终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事业。中国航天承载国家战略安全,贡献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航天未来的成功必将由党引领来完成。我们必须要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保证航天事业发展的政治方向。

  要坚持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国家科技发展过程中勇作排头兵。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运载火箭是人类进出空间的基础运输空间。我们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进一步增强创新自信,加强科技前瞻,勇于提出新的科研方向,努力缩小与世界顶尖科技的差距。我们要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通过航天高科技领域的不断创新,加大航天技术转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我们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要求,按照“发展航天,运载先行”的思路,着重解决一批“卡脖子”的重大问题,在航天强国建设中,发挥运载火箭技术的引领支撑作用。

  要坚持人才兴国战略,努力培育信仰坚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我们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弘扬航天精神,倡导航天人“把成功当作信仰”的理念,把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航天人百折不挠的精神转化为无坚不摧的力量。我们要努力为一线航天工作者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强化服务,提升一线科技人才技术水平,营造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锻造航天科技人才过硬的作风,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活力和激情。我们要探索和施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培育造就一大批科技大家、工程大师、大国工匠,成为航天科技发展的引领力量;要提供富有挑战的职业发展机会,让广大青年努力成长为航天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在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选拔人、培养人、锤炼人,让人才特别是核心人才成为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雄关漫道,攻坚克难,六十华诞,风华正茂。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赤子之心、拳拳之情,投身航天强国建设,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民福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李洪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乌兰夫家人在内蒙古大学设立第三个奖学金“云亭奖”
    首航相聚
    一起去参加多伦诺尔观鸟节
    贯彻会议精神 助力绿色发展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一场生死线上的接力赛 60岁男子心梗倒地,医护人员接力抢救疏通“心路”
    • 李纪恒: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提高健康内蒙古建设水平
    • 布小林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主席办公会议 安排部署当前重点工作 谋划明年工作思路
    • 李纪恒: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建设亮丽内蒙古新篇章
    • @内蒙古人,你的身份证就要发生大变化!赶紧来了解一下
    • 张呼高铁架梁工程全部完成
    • 校园招聘会提供5800多个岗位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