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打造“无形良田”正当时
内蒙古新闻网 20-09-01 11:20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

  近期,“粮食”一词成了热门话题。无论是全国夏粮丰收并创历史新高,还是制止餐桌上的浪费,都让粮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自然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耕地基本情况是: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少。要保证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除了保护耕地、力促增产增收和提倡节约之外,加大粮食储备管理的能力水平建设,减少粮食产后的损失浪费,同样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依然严重。近年来,通过全面实施“粮安工程”、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粮食产后减损技术应用,粮食仓储环节的损失明显降低。但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在粮食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的损失量仍然达到700亿斤,数量惊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经收获的粮食,却在储运加工过程中失去了,实在可惜。如果粮食产后损失能减少50%,就相当于增加了约4600万亩的耕地产量(按照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1公斤/亩计算,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将让我们获得一片广袤的“无形良田”。

  大力推进产后减损,国家农业和粮食储备部门早已付诸行动:在农户储粮环节,建设农户科学储粮仓,减少农户储粮损失;在粮食收购环节,建设产后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在粮食储运环节,开发推广安全储粮技术;在粮食加工环节,积极推广适度加工技术减少损失;在粮食消费环节,强化节粮减损宣传,营造爱粮节粮氛围。针对不同环节,一揽子的精准施策,正让节粮减损工作在全链条有序推进。

  但打造并建设“无形良田”依然任重道远。粮食产后减损涉及诸多方面,需要凝聚形成跨部门、跨体系、跨区域的资金、政策合力,才能有效推动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当前粮食产后减损机制,是解决粮食安全时代之问的一道必答题。

  按照《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到2030年粮食产后损失减少50%”的目标,未来10年我国减损任务十分艰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国是人口大国,吃饭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有共识、有行动,相信通过多方的不懈努力、科学推进,未来中国的“无形良田”一定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