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行走幸福乡村——第九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暨百名社长总编南充行全媒体采风活动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20-10-10 10:53 【打印本页】 来源:巴中日报
  9月27日至28日,第九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暨百名社长总编南充行全媒体采风活动在南充举行。座谈会结束后,来自中国报业协会、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120余家报业协会、新闻传媒单位、大型企业内刊的200余名嘉宾前往南充仪陇县和阆中市开展全媒体采风活动,先后参观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同志旧居、张思德纪念馆和天宫镇五龙村、中华传统文化博览城等地。

  参会嘉宾参观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

  一路走一路看,嘉宾们纷纷表示,南充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景色秀丽,此行收获满满,将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切实发挥媒体作用,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做好党的宣传工作。

1红色文化底蕴厚重

  9月27日下午,仪陇县马鞍镇琳琅山下,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嘉宾们追赶着秋天的脚步纷至沓来,欣赏原生态自然风光,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参加采风活动的各位嘉宾来到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广场,向朱德同志汉白玉像敬献花篮。伴随着庄严的音乐声,礼兵整齐有力踏着正步,将花篮护送到朱德同志汉白玉像前,嘉宾们纷纷行注目礼并脱帽鞠躬。

  参会嘉宾走进朱德故居感受红色文化。

  敬献花篮完毕,嘉宾们先后走进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和朱德同志旧居。“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跟随着讲解员的现场解说,嘉宾们开始追忆朱德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

  参观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和朱德同志旧居里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历史物证,嘉宾们对朱德从云南讲武堂到重九起义,从护国战争到护法战争,从驻守泸州剿匪到担任旅长的经历无不感慨和佩服。大家一边缓慢地移动着脚步,通过看、听、记、照、问和谈论的方式,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朱德元帅的戎马生涯和博大胸怀,被朱德钢铁意志、革命到底的一生所深深折服。

  “参观了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厚重的图片、一篇篇朴实的文稿都是鲜活的教科书,都在无声地述说着朱德元帅光辉的一生,让我思绪难平,心生景仰。”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志伟说,“朱德元帅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却作风俭朴,勤政清廉,谦虚朴实,宽厚仁慈,是我们报业人虚心学习的楷模。同时,也不断激励着我们向朱德元帅学习,传承优秀革命精神,为祖国的事业奋斗。”

  参会嘉宾走进阆中脱贫新村体验农耕文化、五龙民宿。

  9月28日上午,嘉宾们起了个大早,来到张思德纪念馆,在张思德铜像前合影留念。走进张思德纪念馆,跟随现场讲解员,嘉宾们历经“谷雨时节、红星照耀、漫漫征途、忠魂永驻、为人民服务”五个单元,通过看实物、图片、史料,了解张思德同志平凡而光荣的一生,更加深刻懂得“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

  不管是朱德故里景区,还是张思德纪念馆,深厚的红色旅游文化都给嘉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仪陇县按照“将帅故里”定位布局旅游产业,立足优势、挖潜创新,擦亮“将帅故里红色仪陇”旅游名片,坚持文旅、农旅、商旅融合发展,构建“一核两城三线”的全域旅游格局,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

2守护记忆留住乡愁

  这里的咖啡不一般,亲手磨制咖啡的人不是印象中的“小资”年轻人,而是“70后”“80后”。这里的博物馆也不简单,5000多件老古董带你回望“刀耕火种”的岁月。9月28日上午,从张思德纪念馆出来,嘉宾们乘车而行,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来到阆中市天宫镇,感受乡村振兴在南充的生动实践。

  在天宫镇山水文化小镇,嘉宾们漫步其间,或驻足观看民俗文化表演,或在上了央视新闻的素清婆婆咖啡馆里,看着素清婆婆煮咖啡,磨豆、焖蒸、装杯动作流畅,不一会儿,一杯香气四溢的“素清咖啡”就端在了嘉宾们的面前。

  参会嘉宾体验农耕文化。

  在五龙村农博馆,传统农具让嘉宾们眼前一亮,瞬间找回儿时的感觉。跟着解说员,大家体味农事、回忆往昔。在农博馆外,稻草扎成的动物形态逼真,引来嘉宾们纷纷合影留念。

  据悉,2017年,五龙村征得村民同意后,引入国有企业阆中和美乡村旅游公司,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百姓闲置农房进行改造升级并统一运营。如今,村里的12套特色民宿和1家乡村酒店,已经可以同时满足近300人的住宿需求,成为休闲度假、养老养生的理想之地。

  “政府主导+国企主体+农户参与”的民宿发展模式,让五龙村的绿水青山变成了百姓的致富靠山。同时,在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上,五龙村还在“留住乡愁”上做足文章。村里的农耕文化博物馆里陈列着蒸、炒、磨、榨等各类传统农耕道具,昔日热火朝天的榨油场景在这里得以重现。

  “五龙村从一个贫困村发展为一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让我感受颇深,通过脱贫攻坚农房建设让家家户户都发展成为民宿,增加家庭收入的做法值得学习。”甘南日报社副总编辑尹洛赛说,尤其是打造的农耕文化博物馆,展出各类特色老物件,让游客能够重拾旧时光,并且也借此机会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让下一代年轻人能够通过过去的农具,了解农耕文化,了解当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农耕文化博物馆不仅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景点,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教育基地。

3秀丽古城引人入胜

  9月28日下午和晚上,嘉宾们移步阆中古城,先后到中华传统文化博览城等地,对阆中市的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情况进行实地采风,并在南津关古镇观看了《阆苑仙境》实景演出。

  “阆中古城作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早就如雷贯耳,我对阆中之行充满期待。”大兴安岭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张志强说,阆中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地理位置优越,还孕育了春节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文化,有220多处人文景观,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让张志强记忆犹新的是,夜幕降临,霓虹闪烁,南津关古镇的大型实景演出策划独具匠心,别出新裁。“行走在阆中古城,让我深深感受到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身临其境感受到三国文化,阆中古城是值得让人留恋、久久回味的一座古城。”

  “阆中古城山水秀丽,漫步古城,静静感受这里的文化气息,内心会获得宁静的力量。”梅州日报社摄影记者林翔说,这次来到南充,尤为期待的就是阆中古城。从业以来,去过很多地方,阆中古城很壮观,建筑文化不一样,很有历史底蕴,此行拍到很多满意的照片。特别是《阆苑仙境》大型实景演出,以阆中古城为背景,以南津关古镇和嘉陵江为舞台,营造出亦梦亦幻的场景,融入了阆中的本土民俗、饮食习惯、三国历史、科举制度等元素,富有独特美感的艺术表现,让人震撼。

  据悉,阆中市全面开发全时段旅游产品。城内突出民俗参与,开发打造了古城“新八景”“大笑古城”等系列活动,配合秀才赶考、川北皮影、巴象鼓舞等民俗活动全时段穿插表演。城郊突出演艺观赏,实施嘉陵江阆中段沿江两岸48公里彩灯夜景工程和山体景观点缀工程,制作大型移动实景表演《阆苑飞歌》等8个特色旅游产品,扩大“嘉陵江夜景”吸引力。同时,聚焦“古城核心”,落地启动了文化创意产业园、木艺博物馆等项目,并与新华联集团联合推动古城品质整体提升。


[责任编辑: 魏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