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南充迎宾客 百名社长总编点赞
内蒙古新闻网 20-10-15 17:21 【打印本页】 来源:封面新闻

  “8天假期,有563.5万人次的游客打卡南充,位居四川全省第二。”2020年国庆,地处四川东北的南充,山水人文璀璨夺目,吸引了数百万人为之倾心。这说明“印象嘉陵江,山水南充城”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正不断扩大。

  而在节前,来自全国120余家报业协会、新闻传媒和大型企业内刊的200多位嘉宾齐聚南充,参加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南充日报社、中国报业协会对外合作部、封面新闻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暨百名社长总编南充行全媒体采风活动,大家在“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话媒体融合”之余,采风行走在南充这座人文厚重的历史名城中,也禁不住纷纷点赞。

 璀璨夜景展示南充“大城之梦”

  “丝路起点,中国绸都,成渝第二城……”傍晚,站在高坪区江东大道王府井音乐广场,嘉宾们隔江眺望,顺庆区沿岸光影如带,君颐尚渡沿线12栋高楼的巨大光幕中,“南充八景”“丝绸女神”“纪信开汉”“皮影灯戏”等传统文化生动再现;上中坝嘉陵江大桥上,灯光汇聚成京剧脸谱,倒影在柔美的江水中,江与城、桥与水,立体互动中勾画出城市的梦幻与磅礴……

  “大城之蕴”、“大城之路”……顺江岸而下,川东北金融中心的灯光秀,融入城区段30公里的嘉陵江岸,与清泉山、鹤鸣山、朱凤山等重要山体的灯光成片,两岸夜景璀璨,将南充“山水秀城、文化魅城、活力新城”的“大城之梦”写进现实,让嘉宾们无不震撼。

红色文化底蕴厚重代代传

  仪陇县是朱德同志的故乡。参加采风活动的嘉宾来到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向朱德同志汉白玉像敬献花篮,并参观了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和朱德同志旧居。“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跟随着讲解员的现场解说,大家缓慢地移动着脚步,边看边记、边问边照……深切地追忆和缅怀着朱德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

  “参观了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厚重的图片、一篇篇朴实的文稿都是鲜活的教科书,都在无声地述说着朱德元帅光辉的一生,让我思绪难平,心生景仰。”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志伟说,“朱德元帅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却作风俭朴,勤政清廉,谦虚朴实,宽厚仁慈,是我们报业人虚心学习的楷模。”

  仪陇县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的故乡。嘉宾们走进张思德纪念馆,通过“谷雨时节、红星照耀、漫漫征途、忠魂永驻、为人民服务”五个单元里的实物、图片和史料,了解张思德同志平凡而光荣的一生,更加深刻懂得“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

  “仪陇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两德故里’,‘两德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浓厚的客家文化,让仪陇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宝鸡日报社副社长胡平说,“虽然是第一次来南充,第一次到伟人故里瞻仰,但收获很大、感受很深。如今南充到宝鸡交通方便,我也想下次带孩子一起来学习红色文化,加强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怀。”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成样板

  阆中市是南充的一个县级市,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4月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在脱贫攻坚的路上,阆中运用千年古城的文化基因,成功打造出了一批脱贫攻坚的样板,而天宫镇五龙村就是其中名气满满的文旅特色村落。

  距离阆中古城仅20余公里的五龙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7年,政府制定了发展“特色旅游小山村”的规划,引入国有企业阆中和美乡村旅游公司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百姓闲置农房进行改造升级并统一运营,打造了12套特色民宿和1家乡村酒店,可以满足近300人的住宿需求。这种“政府主导+国企主体+农户参与”的民宿发展模式,很快让五龙村的绿水青山变成了百姓的致富靠山。

  走在五龙村,嘉宾们漫步其间,或在农耕文化体验馆体味农事与往昔,犁具、灶头、榨油坊……5000多件老古董,带你回到农耕岁月;或走进素清婆婆咖啡馆里,看着80多岁的王素清老人煮咖啡:磨豆、焖蒸、装杯……历经沧桑的双手悠闲地磨着咖啡,不一会儿,一杯香气四溢的“素清咖啡”就端在嘉宾们的面前。人生惬意,写在素清婆婆的脸上,是无比恬静和幸福。

  要知道,素清婆婆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靠种地供养孙子读书,日子过得很清苦,“干得好一年能赚三千来块钱,干不好只有两千多,一年到头,肉都吃不了几回。”村里发展民宿以后,老人就把自己的5间房子租出去做了民宿,自己也在民宿内打扫卫生、磨制咖啡,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多份收入:“每月有500元工资,咖啡馆生意好的时候还有额外提成,加上房子每年的租金3500元,一年下来就有一万块钱,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阆中市天宫镇让我感到惊艳,特别是五龙村将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旅游的紧密结合,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宁夏报业协会秘书长王伟说,四川是天府之国,农业资源丰富,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推动乡村振兴就是需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的农耕文化,五龙村阆中农耕文化体验馆的创意非常好。(封面新闻记者曹峰 李兴罡)


[责任编辑: 魏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