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内蒙古日报社重磅推出系列特刊【开创未来篇】⑧
内蒙古新闻网  21-07-29 22:1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独家|内蒙古日报社重磅推出系列特刊【开创未来篇】⑧

   ——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专家解读】

启航新征程 共圆复兴梦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和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团结奋斗光荣传统的自觉传承,更是启航新时代新征程,汇聚中华儿女大团结磅礴奋斗力量的时代号角。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懂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救亡图存、不屈不挠的伟大抗争过程中,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这既是一个历史事实,也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奥秘。

  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凝聚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智慧,铸就了中华儿女大团结的亮丽风景线,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理论新境界。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国际国内矛盾风险挑战之艰巨前所未有,凝心聚力、鼓足干劲,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将更加凸显。团结既是精神旗帜,也是实践路径,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民,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要努力构建大团结大联合的爱国统一战线新格局。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高举团结的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行动是最好的宣言,中华儿女大团结更要落实于共谋复兴、干事创业的圆梦行动上。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智慧和力量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凝心聚力。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增进一致性而不强求一律、包容多样而不丧失主导。要持续夯实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制度根基,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团结向心力和制度优势,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更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作用。要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团结台湾同胞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全面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形成共襄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内蒙古要更加珍惜“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内蒙古篇章。

  (作者:李军虎系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互动】

  永葆合作初心勇担时代使命

  中国民主建国会内蒙古区委专职副主委康永恒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后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对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更是深有感触,深表赞同。

  康永恒说:“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才能够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中国民主建国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从1945年创建,到1948年积极响应“五一口号”,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康永恒说:“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民建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内蒙古正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上,民建内蒙古区委将围绕这一发展重心,向内蒙古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更多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贡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冯雪玉)

  凝心聚力诠释民主党派使命担当

  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委、阿拉善盟副盟长刘德对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高度赞同。

  刘德说:“作为民主党派干部,就是要立足本职工作,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要求,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作为民主党派干部,要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统一战线史,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坚持不懈用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指导实践,进一步推动内蒙古新时代新阶段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作为民主党派干部,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上,要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工作要求,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发挥党派优势,主动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激发活力。紧紧围绕中心和大局,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在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阿拉善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亮丽内蒙古增添色彩。”(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冯雪玉)

  中华儿女大团结同心共筑中国梦

  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傅彩云认为,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倡导的中华儿女大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各项胜利的一大法宝。

  她说:“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儿女,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扬迈进。”

  傅彩云说:“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功伟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既是使命,也是荣光。我们一定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影响和教育新时代大学生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团结奋进中华好儿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冯雪玉)


[责任编辑: 吴钰]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