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公务员转为企业家后,不但将濒临倒闭的小企业搞成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把酱菜销往全国各地的同时还出口到42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总资产也由当年的几百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亿多元,每年上缴税金500多万元。
他就是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于海龙。
“党建做实就是生产力,做强就是竞争力,做细就是凝聚力。”于海龙经常对职工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咱科沁万佳的初心和使命是做出好产品、为员工谋幸福、为企业谋发展、为社会作贡献。”
坚守党员初心、恪守职责使命,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闪光,用自己的勇气和拼搏,闯出一片天地。这是于海龙带领企业走出困境闯出一片新天地的生动诠释。
1988年,于海龙从当时的内蒙古农牧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兴安盟外贸处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工作。不久,他便在兴安盟企业界崭露头角,1996年升职为兴安盟盟委办公室副主任。1998年,成立于1994年的中外合资企业——兴安盟万佳食品公司,因中外双方经营理念不同,管理不善,企业濒临倒闭。当时的兴安盟盟委领导为保住全盟屈指可数的中外合资企业,想到了于海龙,希望他出面挽救这个企业。作为共产党员的他义无反顾地担起这一重任,经过多轮磋商,化解了矛盾、统一了思想,外方接受于海龙做中方经理,负责工厂的生产经营。
作为受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于海龙深知,要想企业稳步发展就必须建立党的组织,只有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才能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把握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这是我接手万佳之初做出的最正确决定。”回首过往,于海龙不无感慨。
2000年,于海龙审时度势,大胆兼并并重组了濒临倒闭的市酱菜豆制品厂,让公司从年产不到500吨的单一味噌产品出口企业,发展成年产5000吨,可生产味噌、酱、酱油、酱腌菜等多个品种,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食品企业。2010年,企业在乌兰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起更加先进的现代化食品工厂。2012年底,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办公、生产厂房6万平方米的全新工厂投入使用,生产能力达6万吨,可生产味噌、酱、酱油、发酵蔬菜、食醋五大类110多个品种的调味食品。
这期间,为专心做企业,他毅然辞去公职,实现了由公务员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也实现了由机关党员到企业党组织书记的角色转变。在他的带领下,科沁万佳党总支一方面支持企业管理层做好党员和职工思想工作,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一方面带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形成了党企领导交叉任职、党企干部双向负责、党企班子同步考核的工作格局,公司各关键岗位负责人都由党总支和各支部委员担任,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重要技术岗位职工绝大多数是党员。于海龙本人则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企业发展,公司先后获得“酱渍卜留克工业化生产新工艺”和“应用优良菌种生产豆酱的新技术”两项科技成果,拥有盐水循环利用、厌氧乳酸腌渍酸菜、卜留克加工工艺3项发明专利。目前,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一家集基地、仓储、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规模化、专业化的食品加工企业。
多年来,于海龙注重培育和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内销售区域覆盖东三省、内蒙古、京津冀、晋、陕等地区,销售终端网点约10万户;已持续多年获得日本JAS、欧盟EC、美国NOP、犹太OU、瑞士BIO 、印尼MUI等多项国际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出口到俄罗斯、瑞士、日本、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阿联酋、香港等42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受党培养教育30多年的老党员,于海龙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服务当地农民,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不忘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科沁万佳在全盟各地建有卜留克、黄瓜、水稻、小麦、大豆、白菜等3万多亩原料种植基地,覆盖3000多户农民,其中仅阿尔山天池镇种植卜留克亩效益就超过2000元。
多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于海龙的社会责任感也与日俱增。于海龙经常说,“企业做得再大,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的,作为党员和企业家对国家和社会必须要有担当”。
在员工招聘中,他主动联系相关部门,优先录用贫困户、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为社会解忧、为家庭解困,总计录用这几类员工超过100人。多年来,他与公司为慈善机构和遇到重大困难的个人捐款、捐物合计金额60余万元。大灾大难面前他从不缺席,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当地和全国抗击疫情捐出款物20多万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科沁万佳公司和于海龙本人获得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6年科沁万佳获得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18年获得自治区主席质量奖,2019年党总支获得自治区“双强六好”党组织称号;2019年于海龙获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