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和养老的相关话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老年人在我国的人口中占比越来越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达18.70%。“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年纪的增长绝不意味着老年个体的边缘化,事实上,数字经济新业态能够帮助社会形成积极的老龄观。数字技术的发展让移动终端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字设备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许多老年人已经开始熟练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网上购物、完成社保登记等。孤独也是影响老年人身心状态的重要因素,但老年人可以基于社交软件更好地进行交流,比如组成老年旅行团、广场舞团等。
数字经济模式,让养老不再是单纯的事业,更是一个产业。虽然庞大的老年人口为劳动力供给、社保体系等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它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2018年7月,行政许可制度改革使养老机构的设立更加便利,养老行业的市场空间被极大拓展。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居家养老仍然是养老的主要方式,占90%,这意味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曾预测,中国的养老产业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22万亿元。
当上世纪的单位式养老成为过去式,当人们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养老事业的产业化就成为一个确定趋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养老既是公共产品服务的对象,也是市场服务的对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满足差异化的养老需求,已经成为养老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包括更丰富的商业养老保险、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并存的养老院建设体系、企业辅助的社区养老模式等,所有这些都是这条道路上的有益探索。
在此,数字经济业态也提升了养老服务的水平。当前,一些企业开始探索“智能+养老”模式,这提供了一系列可执行的案例。比如一些社会福利院与企业联合开发的人工智能老年看护应用设备,通过设置智能养老床位、无接触智能看护设备等实时监控老人的体动状态、心率等,及时根据数据提供相应的服务,显著降低看护风险,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安全指数。
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未来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数字经济新业态提供的解决方式,可以聚集全社会多主体的力量来共同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水平,享受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红利。
(作者:宁静 盘和林,分别系南方医科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