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皇帝行宫
内蒙古新闻网 21-09-16 16:23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古城北墙东段台墩俯视

  广德殿位置示意图

  广德殿行宫发现的部分遗物

  北魏迁都平城之后,前期的几个皇帝几乎每年夏天都要巡幸漠南及阴山地区。皇帝北巡,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位于阴山之北的广德殿,就是太武帝拓跋焘在巡幸阴山时建造的。虽然广德殿早已不复存在,但其在北魏时期是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是通向北方六镇的咽喉,说明包头故地曾有氐羌族生存的足迹,对包头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皇帝北巡的行宫

  在北魏时期,皇帝北巡是一项传统。一方面,当时北方草原上有高车、柔然等敌对部族,需要巡察北疆安全,保护位于今土默特平原(北魏称作“云中川”)的盛乐旧都、金陵和宗庙;另一方面,与鲜卑人作为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有关,赶着家畜追逐水草丰美的草原,同时开展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到北魏中期,北巡演变为固定的“阴山却霜”之俗,但随着汉化程度的加深,皇帝北巡的频率逐渐减少,到北魏后期,由于中央政权的衰落,再也不见皇帝的北巡了。

  作为皇帝的行宫,广德殿在各类史籍中均有记载。

  《魏书》称广德殿为广德宫,记载其位于阴山之北,为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42年)建造而成。宫殿造成之后,适逢被南朝刘宋灭国的后仇池国国君杨难当前来投靠,遂将该行宫取名为广德宫。其后,拓跋焘于太平真君六年、九年均临幸广德宫。

  《北史·太武帝纪》亦记载:“五月,行幸阴山北。六月景戌。杨难当朝于行宫,先是起殿于阴山北,殿成而难当至,因曰广德殿。”

  民国时期张鼎彝编纂的《绥乘》一书也对广德殿有记载:“在萨拉齐县东北山,《魏书》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42年)六月南秦王杨难当朝于行宫,先是起殿于阴山之北,殿始成而难当至,因名广德殿。”书中所说的“萨拉齐县东北山”,位于今武川县、土默特左旗境内的万家沟河旁,这条河在武川县境内的上游也称榆树店河。

  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巡幸阴山及北方四镇,是北魏皇帝最后一次巡幸北疆。当时,《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为孝文帝巡幸的随从大臣之一,目睹了阴山之中广德殿的雄伟、华丽与壮观。

  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三》中,首先交代了写作背景:“余以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从高祖北巡届于阴山之讲武台,台之东有《高祖讲武碑》,碑文是中书郎高聪之辞也。自台西出南上山,山无树木,惟童阜耳,即广德殿所在也。”同时,记载了广德殿的详细位置:“芒干水(大黑河)又西,塞水出怀朔镇东北芒中,南流经广德殿西山下。”

  对于广德殿的形制,郦道元作了精彩描绘:“其殿四柱两厦,堂宇绮井,图画奇禽异兽之象。殿之西北,便得焜煌堂,雕楹镂桷,取状古之温室也。”

  杨难当是谁?

  在《水经注》一书里,郦道元对广德殿前矗立的广德殿碑也做了介绍:“其时,帝幸龙荒,游鸾朔北。南秦王仇池杨难当舍蕃委诚,重译拜阙,陛见之所也。故殿以广德为名。魏太平真君三年,刻石树碑,勒宣时事,碑颂云:肃清帝道,振慑四荒,有蛮有戎,自彼氐羌,无思不服,重译稽颡,恂恂南秦,敛敛推亡,峨峨广德,奕奕焜煌。持中、司徒东郡公崔浩之辞也。碑阴题宣城公李孝伯、尚书卢遐等从臣姓名,若新镂焉。”

  广德殿碑文中提到了几位关键人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后仇池国国君杨难当,碑文中称其为“南秦王仇池杨难当”。

  南秦王是氐族。氐族起源于黄河上游,从殷、周时起,分布于今甘肃、青海、四川、云南。魏晋南北朝时,氐族杨氏累世居此。东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氐族苻健称帝,国号秦,史称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高僧传·晋长安五级寺释道安传》)。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前秦灭亡。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羌族姚苌在长安建大秦,史称后秦。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后秦灭亡。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鲜卑族乾归降服氐、羌、鲜卑诸部,自称秦王,史称西秦。元嘉八年(公元431年),西秦灭亡。

  元嘉六年(公元429年),氐族仇池部首领杨玄去世,其子杨保宗继位。杨玄之弟杨难当听信妻子姚氏的话,废杨保宗,自称都督雍凉秦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就此,杨难当正式登场。

  延和二年(公元433年),北魏拜杨难当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梁二州牧、南秦王。

  延和二年(公元433年),杨难当率军攻占汉中,次年被宋军收复。太延二年(公元436年),杨难当自称大秦王,立妻为王后,世子为太子。太延初,杨难当在上邽(甘肃天水)设立兵镇。北魏太武帝派车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等人总督黄河以西的高平等诸路军攻取上邦。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年),杨难当称武都王,并于次年占领四川。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42年),南朝宋派部将裴方明讨伐杨难当,占领四川。杨难当逃入北魏,太武帝拓跋春遣中王辰迎之。六月,杨难当至广德殿,拓跋春接受其拜阙。

  失落的古城遗址

  广德殿建成后,北魏的皇帝们多次巡幸包头故地。

  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42年),拓跋焘见杨难当后来包头故地,“六月,幸云中旧宫谒陵庙,西至五原田,於阴山东至和兜山。秋七月,筑马射台(和林格尔晾马台)于长川(兴和县一带),帝亲登台观走马,王公诸国君长驰射中者,赐金锦缯絮各有差。八月,车驾宫。”(《魏书·世祖纪》)

  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拓跋焘再次来到广德殿,“车驾幸阴山,次于广德宫,诏天下兵三取一,名当戒严,以须后命徙诸杂人五千余家于北边,令人北徙畜牧至广漠,以饵蠕蠕。”(《魏书·文成帝纪》)

  北魏第六代帝王高祖拓跋宏锐意改革,主张鲜卑汉化。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他北巡亲临怀朔镇访贫问苦,家贫者赐予粟帛。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内蒙古武川县文物管理所的普查队员在哈拉合少乡榆树店村北侧新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定名为榆树店古城。由于古城中地表散布有少量瓷片,普查队员在登录该城址时,初步认定其年代为金元时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组对该古城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后,确认其为北魏广德殿行宫旧址。

  榆树店古城墙体依山势大致呈梯形分布,可见东墙、北墙和西墙三段墙体,南墙处为断崖及主要分布于断崖之下台地上的榆树店村,不见墙体。东墙、西墙中部均有弯曲,东墙长370米,北墙长210米,西墙长490米,东、西墙南端点的连线长355米。东墙、西墙南段各筑有两座马面。北墙东段有两座夯土台墩,相互间距25米,类似于城门门墩。西侧台墩北25米处亦有一座台墩,东侧台墩北25米处为一处漏斗状下陷,下陷断壁上可见夯土痕迹,初步推测当初也应是一个台墩建筑,后为洪水冲毁。城墙上两座台墩的南侧,经后人挖土破坏,地表暴露出大量板瓦残片。

  在今天的阴山山脉及其两侧的土默特平原、乌兰察布草原,分布着大量北魏时期的遗存诸如盛乐旧都、云中宫、金陵、宗庙、六镇及长城、阿计头殿行宫、广德殿行宫、阴山讲武台等。这些古代遗址,有的经考古学、历史学研究,已找到准确的旧址,有的仍然是未知之谜,最著名者如金陵。广德殿旧址的发现,揭开了北魏考古的又一个谜团,但对于其具体深入的研究,还需要考古工作者的进一步努力。

  (尤允庆整理,参考文献:《包头史研究续集》《北魏广德殿旧址走出青山始方知》)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