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矿山记忆
内蒙古新闻网 21-10-10 16:26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废弃的饭馆

  曾经的矿工子弟学校——矿二中

  曾经的书店

  远去的矿山记忆

  如今的白狐沟矿景象

  ◎郭文达

  白狐沟煤矿,又称红旗矿,是包头矿务局第五煤矿。该矿位于石拐矿区东南部大青山北麓群山环抱的沟壑中,占地0.2万平方公里。

  1958年10月,包头矿务局在白狐沟筹建二坑(斜井)平硐等矿井,先后开了13个井口,均因古窑火、煤层变薄而停掘。1967年,国家经济状况好转后恢复建设。1969年初,一期基建工程投产,有主、副斜井一对,对角式通风,设计年生产能力9万吨。1973-1980年,投资2300万元,开拓了平硐矿井,增加生产能力30万吨。1982年,经煤炭部核定,年生产能力为21万吨。后终因设备不完善、古窑采空区界限下移,处于半停产状态。1981年,二坑(斜井)封闭。1985年,包头矿务局又建成一座年设计能力为9万吨的康包西井(斜井),归该矿管理。1987年,康包西井因瓦斯事故停产。

  白狐沟煤田属大青山煤田侏罗纪下统五当沟下段,煤质优良。煤田探明储量10114万吨,保有储量9663万吨。康包煤田探明储量2950万吨,保有储量2950万吨,工业储量共计3700万吨。

  建井初期有掘进队3个、采煤队3个。由于矿井瓦斯、煤尘、水等安全隐患突出,地质条件复杂,90%以上的工作面只能实行非正规采煤法。生产初期曾采用巷柱式采煤法。1974年后,改为走向长壁式采煤。即先用电钻打眼,然后放炮落煤,人工攉煤、装车。矿井轨道运输按照“一采一准”“一采二准”“二采二准”的方式循环。即一班钻爆落煤,一班出煤,一班移溜放顶准备。平硐较二坑煤层条件相对稳定,但因煤质不同等原因,曾使用“走向长壁式”“巷道长壁式”等方式采煤。开始采用单钩串车提升,后改架线电车。据曾在白狐沟煤矿参与平硐建设的父亲郭凤山回忆,平硐矿井坡度陡,井下正常涌水量每小时12.1立方米,最大涌水量每小时35立方米,限于当年煤炭开采水平、排水等设施设备不足因素,地面尽是污水泥浆,在这种阴暗潮湿的条件下进行移溜子、放顶、攉煤等作业,常常是汗流浃背,以致父亲落下风湿性关节炎。在那个年代,为了国家建设,煤矿工人任劳任怨,用辛勤的汗水和劳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内涵。艰苦的工作环境也锻炼和培养造就出一大批懂生产、会管理的专技人员和管理人才。

  1958年至1965年,白狐沟煤矿的地面生产系统只设置排矸、运煤、转载、装车及计量的生产设施,其地面储存仓只存储原煤,没有块煤筛分设施,生产原煤直接销售于包头钢铁公司。到1985年,白狐沟矿增设和扩大了选煤系统,产品有大块、中块、小块和末煤。1986年,白狐沟矿筛分系统产块煤5.1万吨。1987年,该矿大搞技术改造,把改造振动筛作为主要攻关课题,年产块煤提高7.7万吨。1988年至1990年,白狐沟矿每年块煤产量平均达10.78万吨。

  白狐沟煤矿企业生产建制齐全,1960年12月成立白狐沟矿党委,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组建了职工子弟学校——矿二中。涌现出白狐沟矿八青年救助工友等先进事迹。1984年,白狐沟矿青年突击队成为国家掘进队乙级队。

  随着时代的发展,白狐沟煤矿资源枯竭,瓦斯超标,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2005年2月,白狐沟煤矿作为超瓦斯矿井被国家安监局和神华集团列入停产序列。2008年3月,石拐区政府与神包矿业公司签订协议书,神包矿业公司将原白狐沟煤矿三采区、白狐沟煤矿平硐设施整体转让给区政府。同年,石拐区政府与宝源煤焦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书,将白狐沟煤矿三采区、白狐沟煤矿平硐设施整体转让。宝源煤焦有限公司依照协议依法对上述二处矿点实施煤炭开采、煤炭深加工及其产业链延伸建设。

  如今,再次来到白狐沟煤矿,已是人去楼空的景象,曾经的办公区、生活区破败不堪。那些印有时代标记的厂房、锅炉、更衣柜等,依然在述说着曾经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本文参考《包头矿务局煤炭工业志》《石拐区志》)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