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里的神奇世界
内蒙古新闻网 21-11-22 16:01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传统手工布艺

  可爱的花馍

  精美的剪纸

  古香古色的四合院

  ◎记者赵永峰摄影报道实习生娜荷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仅需要有传承人,更要有传播的大环境。

  在石拐区的包头古城里,有一座古朴的院落,走进这方天地,仿若进入了非遗世界。

  石头墙、木门窗;碧瓦飞檐、斗拱青砖;凉亭上挂着彩色的灯笼,玻璃上贴着讲究的窗花……这处院子里的11间小屋各有“芳名”,有学堂、书房、客厅、闺房、厨房……

  今年五月,这座收藏着老一代人儿时记忆的四合院,变成了各类民间艺术聚集、碰撞、生根发芽的地方——非遗小院。

  走进“学堂”,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民间剪纸艺术家施跃进盘坐炕头,一把剪刀,一张折叠几层的红纸,经过她一番上下翻飞地裁剪,一对活灵活现的蝴蝶跃然眼前。

  “我们是山西人,过去家里都是麻纸窗户,从小就和姥姥、奶奶学习剪纸。2015年拜师学艺,进一步学习了剪纸艺术。”施跃进说。

  今年39岁的张清清从2005年开始跟随剪纸艺术家孙二玲学习剪纸,现在是孙氏剪纸的第四代传承人。这个小院儿里,属她最年轻。“剪纸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手艺,我传承这种艺术,觉得非常高兴,也非常有意义。”张清清激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走进“厨房”,一张长凳,一柄龙壶,一碗茶汤,仿古地砖,墙上挂满老照片,目之所及,都是老包头的记忆。

  锃亮的龙嘴大铜壶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汤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旭阳说起茶汤滔滔不绝:“茶汤流传下来已经100多年了,我加入传承人的行列里头,既可以把老祖宗留下的记忆传承下去,又能让大众吃到美味的食物。”

  “闺房”里,雕花木床上摆放着整齐的锦被,旁边精致的六合枕,十分惹眼。

  “六合枕”全名叫“六合镂空花枕”,每个枕头都是经过36道缝制工艺、手工缝制2000多针而成。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合枕手工制作技艺传人温永华介绍,在传承传统技艺基础上,她在六合枕中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和草原特色元素,形状也由原来的六孔衍生为八孔、十孔、十二孔、十八孔等等。

  剪纸、六合枕、核雕、茶汤、手工羊脂皂、烫画、面塑、布艺娃娃、香包……古朴和现代,民俗和时尚,在这个小院儿里交织交融。作为非遗小院的负责人,温永华希望把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汇集在一起,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和了解。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