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特色小吃——碗托
内蒙古新闻网 21-11-30 16:34 【打印本页】 来源:今日准格尔
碗托原本是山西省流传千年的传统小吃,是三晋名小吃之一。对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人而言,也是不可忘怀的味道。那可爱的白色荞面,被娴熟的刀法切成迷人的菱形小块,浇上动人心弦的醋蒜汤汤……曾令无数的鄂尔多斯娃娃们魂牵梦萦。

而要吃到最正宗的碗托还是要去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与凉粉、粉皮、擦粉一齐构成当地的“四大名菜”,而其中又以碗托为最。

碗托也称作碗团、碗脱、碗坨。一说将洗好的荞面放在圆圆的碗里蒸熟后,外形呈团状,故称碗团,象征着团团圆圆。另一说将洗好的荞面放在碗里蒸熟后脱出,故称碗脱,而脱出后的荞面外形呈坨状,故又称碗坨。在准格尔旗汉语方言中,“团”“脱”“坨”“托”,读音相似,后来也就有了碗托这种称呼。

准格尔旗碗托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据清同治版《河曲县志》记载:自康熙三十六年后,山西、陕西等地大量人口通过“走西口”迁入内蒙古鄂尔多斯、包头等地,进行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准格尔旗东南、南部与山西省的偏关县、河曲县以黄河为界,西南与陕西省的府谷县隔长城接壤,是“走西口”的重要通道和目的地。因此,准格尔旗的汉族人十有八九都是山西、陕西的移民。随之而来,流行在山西、陕西的汉族传统面食——碗托,也通过“走西口”成为准格尔旗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美食,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做法和风味。

准格尔旗碗托以荞面为食材,制作讲究。

先是和面,在荞面内加入适量的食盐、姜粉,用凉水和成硬面团,然后稍加冷水,不断用力揉搓,直到面团光亮、利手。

接着是洗面,以些许冷水不断揉搓,使面团逐步稀释成为浓稠的面糊,再用手朝同一方向不时加水连续搅动,直到面糊能挂住勺碗为宜。洗面是碗托制作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兑多少水,洗几遍,全靠经验。

然后将洗好的面糊入碗上锅,碗多为细瓷、浅底、宽边的小碗。面糊入碗前,先要将碗放置锅内蒸热,用湿布擦去碗内水汽后,才能将面糊舀入碗内。每碗只盛八成,盖住锅盖后以武火蒸约二十分钟即熟。趁热取碗出锅,用双筷朝一个方向飞速搅动,将蒸熟了的面糊摊贴至碗口边缘,使之在碗口内呈凹形状,再置于凉处晾凉后,一道晶莹光亮、粉白微青的碗托就制作成功了。

准格尔碗托质地细腻,柔软筋滑,清香利口,有健脾胃、清燥热等食用功效。吃时,可直接用薄片小刀在碗内把碗托一道道划开,然后浇上用醋、蒜泥、芝麻、辣椒末等调料配制的汤料,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香菜、葱花等。当地人还会将热豆腐、驴肉、麻花、炒米等与碗托混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如今,碗托不仅仅是鄂尔多斯的街头小吃,它被端上了星级酒店的饭桌,从“下里巴人”变成“阳春白雪”,以“地方风味小吃”的形式被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甚至外国友人所追捧。

鄂尔多斯也不辜负游客们的期盼,无论规模大小,基本每家餐馆都会有这道美食,随便走到哪家落座,不用开口,服务员自然就会向你推荐。凡是来到鄂尔多斯的朋友们,一定不能错过这道美食!鄂尔多斯正宗的热碗托,一碗足以让你陶醉!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