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的乡愁味道
内蒙古新闻网  21-12-10 16:16  【打印本页】  来源:准格尔文艺

  乡愁是什么?准格尔旗八零后的乡愁,是趟过的小河溪流,是爬过的山坡梁峁,也是儿时采摘、品尝过的乡间野菜花果,那些难忘的家乡味道。

  01

  豌豆荚

  豌豆属于生长期较短的农作物,它的花朵像小小的蝴蝶兰,豌豆荚很受农家孩子欢迎。刚结出的豆荚嫩绿薄脆,像一把把小刀,轻轻地剥开翠绿的豆䇲皮,一粒粒可以生吃的鲜嫩的豌豆便呈现在你眼前。把排列齐整的青绿色豆子撸到嘴里,轻轻一咬,满口便生淡淡的清甜。快成熟的豌豆荚外皮泛白,豆子又涩又硬,就得摘回家煮着吃。夏日的田间,穿着花布衫的小姑娘和几个小伙伴,拿着柳条框子一头扎进豌豆地里,欢快的摘豆荚,藤藤蔓蔓缠绕着也不耽误她们摘豌豆——这是小时候的我的一个生活片段,这个场景,经常闪烁在我的脑海中。

  夏天的黄昏,天还没有全黑的时候,天上就有急性子的星星忽闪着眼睛。农家院子里露天灶台的灶膛里,旺旺的柴火吃啦吃啦的呼应着天上的星星,也努力的忽闪着,烟囱里的炊烟不紧不慢的飘忽着,灶台上年代感很浓的铁锅里,伴着轻轻的风一阵一阵涌出浓浓的豆香味。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永远不会玩累的孩子们,此时都会围坐在摆放在院子里的木头小矮桌前,等着锅里的豌豆荚出锅。一家人,还有左邻右舍的邻居们,一边乘凉,一边家长里短,一天的劳累便会伴着鲜嫩沙襦的一粒粒小豌豆消散而尽。

  02

  酸毛杏儿

  杏花开遍山野的时候,孩子们就眼巴巴的盼着杏花谢了、从花骨朵下结出酸毛杏儿。青色的、有着细细小小的茸毛的杏儿一天天的长大,嘴馋的孩子们等不得它们成熟,从指头肚大小开始便开始把它们当作零嘴。摘一颗,在衣服或手掌心里把茸毛蹭掉,迫不及待的咬一口,一下从舌尖酸到满口生津——那种酸掉牙的滋味,小时候吃过的一定不会忘掉。杏儿是怎么变黄的?那是孩子们一颗颗尝出来的,青杏、红脸蛋、黄棉杏,杏熟的过程中,孩子们就没停止过享用它的美味。待到杏儿熟到吃也吃不完、存放不了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窗台上晾晒在大大小小簸簯里的黄中泛红的杏干儿也是准格尔乡村人家的一大景致,这些杏干儿,会将孩子们对于杏儿的享用延长到冬天乃至第二年春天。

  03

  醉海红子果半半

  在准格尔旗乡间,一到农历的六七月间,挂满树的果子便花花绿绿的开始惹人馋。这些或早熟或晚熟的果树,都是树梢上的果子最先红。当然先红的果子没等嘴馋的孩子们吃,早有小松鼠等小动物在树上一跳一跃的先吃为快,机灵的小松鼠们总能吃到又红又大的果子。果子红的快、熟的也快,农家人总会摘一些储藏在家里的凉房地窖里现吃或切成片晒成“果半半”即果干儿,冬天的时候再吃。

  秋天,树上的海红果也都红通通的挂满枝头。孩子们又忙着捡颜色深红的海红果。海红子要等到颜色深红、霜降之后才不涩口。海红果可以“醉”,选一些果色上好的洗净放到坛子里,将“烧酒”浸润其上后封存,便为“醉海红子”。海红子也可以“冻”,就是任由它在寒冷的天气里自然冰冻后,便是“冻海红子”。不论是“醉海红子”,还是冻海红子,都可以待客,可以送亲朋好友,也是孩子们时时念想的美味。冬天里把冰冻的海红果放进嘴里,那股冰甜酸爽劲儿,哪个嘴馋的孩子不喜欢。

  海红子还可以切成片晾成“海红半半”即海红干儿。一串串“海红半半”挂在绳子上晾晒至干,成串存放,吃一个从绳子上拽一个,特别有意思。

  04

  榆钱钱

  老家院门外有一颗榆树,这颗榆树很高大,每到春天,一串串的榆钱钱缀满了枝条,增添了春天的气息。这些榆钱钱,像一朵朵绿色的小花,有的相互簇拥,有的隔条相望、有的相对而立,把榆树装扮成一位漂亮的姑娘。榆钱钱在随风飘荡的过程中,有的翩翩起舞之后落到院子里,有的散落在榆树底下的杂草里,灰中带绿,别有一番韵味。

  小的时候,每当榆钱钱挂满枝头,我们一群孩子或者站在树底下,或者爬到树梢上,捋一把鲜嫩的榆钱钱,先放到鼻尖,轻轻的闻一下它淡淡的清香,然后放到嘴里直接吃,不管干净不干净,不一会儿便成为腹中之物。我们边吃边在树上或者树下嘻戏,有时捋一把榆钱钱抓在手中,然后手一挥扬出去,看它飘落的样子,有时把手中的榆钱钱故意扔到对方脸上,给对方制造一点小麻烦或者小惊险。我们的时代不是食不果腹的年代,吃榆钱钱图的是一种新鲜、是一种感觉和乐趣,榆钱钱是我们每年对春天的盼望。如今,老家的榆钱钱每年依然装点春天,但是榆树上下却没有我们追逐玩闹的身影,关于榆钱钱的记忆也封存在大脑里,寄托着我们淡淡的乡愁。

  05

  地皮菜

  准格尔旗乡间田野,每当一场大雨过后,乡下的梁峁荒草地上,总会出现一团团黑乎乎的东西,它紧贴地面生长,外形像木耳,却不是木耳,家乡人称之为“地皮菜”。

  那个时候,大人们农闲结伴去采摘地皮菜时,我们小孩子也凑热闹帮忙去采摘。记忆中的地皮菜也是结伴生长,在荒地的杂草里一大块一小块的出现。即使在地皮菜丰收的地方,大人们采摘的也比较慢,因为一片地皮菜的大小和大人大拇指指甲盖大小差不多,所以捡地皮菜是个细致活,采摘起来很费时。小孩子们只是打着采摘的名义,在荒草里追逐打闹,采摘一片玩一会儿,感觉既有收获又玩的尽兴。

  大人们把采摘好的地皮菜带回家时,找一个干净的水盆浸在其中,仔细清洗两三遍才可食用。母亲往往用地皮菜为我们熬制鸡蛋汤,这鸡蛋汤是新鲜而可口的美食。

  上大学后,学校周围的一家包子店,卖一种叫“地耳”的素包子,这个包子吃起来香甜可口,意犹未尽。赶在早晨或者晚上的饭点,总是想吃这个馅的包子。在和舍友们聊起自己对“地耳”包子的情结时,才知道“地耳”即地皮菜。在外求学,很高兴能吃到儿时的野菜,很庆幸儿时的野菜做成的包子那么的美味,“地耳”包子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一份浓浓的乡愁。

  06

  苦菜

  在准格尔旗,每年的春夏季是农村最忙碌的时候,大家在按照时节进行劳作的同时,也不乏利用一点时间去地里挖点野菜,现在尽管生活条件好了,乡间人还有采野外生长的苦菜的习惯,而苦菜也是大自然按照农时给予辛勤劳作的农家人的馈赠。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在春天的时候走到田间地头、乡野地畔,除了能看到农民们忙碌的身影,还有一种东西能吸引人的注意力,那就是吃到嘴里有一种苦苦的、特别的味道,那种味道能勾起对家乡的思念,对儿时玩伴的想念。它不是别的东西,正是生长在乡村地畔的一种乡野蔬菜--苦菜。说起苦菜,在小的时候,我们三五玩伴经常一起去地畔上或者在未耕种的地上掏苦菜,掏回来的苦菜经过母亲筛、捡、洗、焯等工序,一种乡野野菜瞬间变成了餐桌上一道绿色的凉拌小菜,当然将现拌的苦菜就着烧熟或者蒸熟的土豆吃味道更好。对于苦菜的味道,不论是和土豆丝加猪油或胡麻油炒了,还是煮熟了凉拌,孩子们都难以接受,但是加了酸米汤腌成酸苦菜汤就不一样了,炎热的夏天外出回来或在外面玩的晒的一头一身的大汗跑回家里,接过妈妈舀在旧瓷碗里的凉凉酸酸的苦菜汤,别提有多酸爽了。

  小时候的我们不知道苦菜一些具体的功效,只是听大人们说,多吃苦菜不上火,是一种好菜,而对于农村的老年人来说,苦菜不仅是一种餐桌上的菜,更是一种药材,春种时节第一茬苦菜,苗虽小,但是营养极好,又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等功效,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长在乡野地畔上的野菜一直深受家乡人的喜爱。

  07

  沙葱

  每年的春夏时节,总能在准格尔旗的土坡坡上看到一种野生的绿色蔬菜,那就是沙葱,说起沙葱,生活在农村的人并不陌生,而在城市的餐桌上也总能看到沙葱的身影,最常见的就是土豆泥拌沙葱。小时候的家乡农村一年中只有每年的夏季才能吃到自家种的西红柿、黄瓜、青椒、白菜等,大部分时节吃的是腌制的或者野生的菜,自然而然,那种山坡上野生的蔬菜比较受欢迎,而沙葱就是其中之一,刚生长出来的沙葱味道鲜美、爽嫩,它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可以连续割很多次,可以凉拌吃,可以和其它食物混拌吃,而沙葱花可以在摘下晾晒后抢调味油用,一个小小的植物不仅能成为餐桌上一叠美味的菜肴,更能给农村人提供季节性丰富的营养,这就是农村,农民们按照二十四节气,应季而作,应季而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随着季候的变换润泽了我们童年的记忆。

  儿时,乡村里的孩子们爬树、挖野菜、采野花、摘果子,那样的童年,是酸的、甜的、涩的,也是色彩斑斓的。

  (作者/寒岛潘雪娇王二慧)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