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传统漫瀚调《二道圪梁》中“头一道圪梁,二一道洼”中的“二道圪梁”,为地名,因该村地处山梁而得名,山梁在当地方言中称“圪梁”;另外可理解为“山谷或凹地之间的一块比较小的狭长的高地”,“梁”,是指“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而“圪”是黄土高原地带方言中特有的一个词,“无圪不成话”——其义有时与泥土有关,大多情况下却毫无意义,只缀于单音节的前面,使之变为双音节,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那么,地名中的圪梁应该是“地面上隆起成较狭长的山梁”。
大野如涛
汤世光
“洼”,一指凹陷的地方,二指低凹,深陷,还可以解释为洼里。阳洼,是指阳山,即日照充足的山面,山面朝东南方向的山,阴洼,是指阴山,即日照不充足的山面,山面朝西北方向的山。
“头一道圪梁,二一道洼”连接起来就形如“三一道圪梁双骑上马”的马鞍之状。我觉得圪梁和洼连接起来还可以是本地人成为“墕子”——“两山之间的山地”,要比“你在那圪梁梁上我在那沟”更和谐一点。
暖水山乡
张万军
我就出生在有着圪梁和洼的地方一一准旗原德胜西乡王五沟村坝沟社。现属暖水乡韩家塔村。
这个地方在地图上找不到。地图上只能找到台牛敖包——我家距离这个敖包也就二里的路程——台牛敖包就在一条先南北后东西走向没有具体名字的大长梁头。这一道长梁向西北延伸到达旗的贾家梁、盐店等一带后较为平缓,西南多为沟(如美丽沟),东北多为壕(如马场壕)、圪卜(如周四圪卜)等,更为平坦;从归属于达拉特旗的淡家壕东向分支出一道南北走向的梁,即坝梁,梁的西面是坝沟,东面即是“褐色的海子”——布尔陶亥。
我的老家就处在这个南部多称“沟”北部多称“壕”的沟壕结合、准达两旗衔接部大长梁的头部,这个大长梁东南部到我老家附近似塌方式泥石流般纵裂下陷,沟接地图上能找到的乃牙梁。从109国道所处的圪梁向北望过去,有点像大青山一样的青圪塄,就是我家所处的地方——这是那道梁的制高点;从我们家脑畔梁往东开始渐次低下,底部逐渐分叉为一些小的梁,最低一段没入归属于准格尔旗的韩家塔村孙家圪楞社后沟中。
故里田园
王玉科
而这些小的圪梁中就有我家赖以生存的土地——其名字上不了地图。根据老辈人的称呼,其中相对大的三个小圪梁就是合彦梁、洪庆梁以及三不浪梁。三道梁金鱼尾巴样随意摆动,细碎的沟壑掌纹般向四处散开,犬牙交错,绵延纵横。
合彦梁离我家最近,除了老屋周围的土地,这是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之一。这个梁的南坡主要的农作物是糜黍之类,其次是荞麦谷子豆类等——这些“梁”的主梁上的土地经雨水冲刷更加贫瘠,只长一些仅能供羊儿吃的不知名的野草、地椒、柠条和羊儿也不吃的狼毒草等。
山里人家
张万军
夏季和秋季这道梁是劳动的主战场之一。我上学时夏季放假后,也是家里的主劳力之一,放下镰刀,扛起锄头,放下扁担,操起铁锹。沟里的草除了一般的青草外,主要是一种能打籽卖钱的苜蓿草,半人高的秆收割很费力气。记得那时候半月二十天每天两壶凉水一把镰刀,下到沟里割草。割倒的草晒干后用背绳从近似六七十度的坡上背到梁上,再用骡车拉回到场面垛好,以备冬春季喂养牛羊。
其余那两道梁上的坡地因离家较远主要种一些不需要经常锄耧的荞麦胡麻之类的农作物。
再说洼。家门东边“大裂谷”式深沟以沟为界,阴洼属于我家的五荒地。洼上土层较薄,顽石赤裸。以地椒为主,一些不知名的野草从没有石头的地方顶出来,即使不放牧也长不了多高。倒是沟畔坡底的芨芨草长得很旺盛,冬季里祖父一边放羊一边割芨芨草,用来做大扫帚。夏秋季祖父放羊的时候一般远走,将这一带留给天阴雨湿的时候——有点像草原上不封闭的草库伦。
遥 望
郭洪英
那些年月,夏季里我们这些不太会做农活的半大小子不仅专职给牲口“放青”、割草,有时还要承担放羊的任务,经常翻越那些疑被八戒耙子拉过的沟渠梁洼、坡壕沟岔。
后来上班,我小时候的事成了儿子小时候睡前的“叨古经”。对于蜜罐里泡大的新一代来说,那些年月似乎在原始社会里转悠,但对于我来说那一道圪梁那一道洼里的物事成了此生最宝贵的财富和难以磨灭的记忆。每当念想的闸门打开,思绪就像潮水一样漫过那些沟渠梁洼,极力追寻那些存在的和已不存在的物事及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脚印,每一次梦里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