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专题>亮丽内蒙古>迎接党代会正文
【深度报道③】提高保障能力集聚新动能
内蒙古新闻网 16-11-17 10:39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深度报道③】提高保障能力集聚新动能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三期叠加”阶段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发展大势,回应时代要求,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中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适应新常态,推动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发展层次、城乡发展面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发展保障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开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为了迎接即将召开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也为了给即将肩负重托走向未来5年的内蒙古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本报就过去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推出“亮丽内蒙古·北疆新跨越·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系列深度报道特刊,今天推出的是——

提高保障能力 集聚新动能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记者 冯雪玉

【决策之旅】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为了增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自治区党委在历次全委会上提出相关要求,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遵循和决策保障。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并盘点那些值得记忆的关键词句——

  着力提高发展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过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不懈努力,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能源通道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通信网络升级。

  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各族人民需求。

  要抓好重点民生工程建设,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好稳控物价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牧业稳定增产、农牧民持续增收、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各族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成就博览一】基础设施保障更上一层楼

  经济起飞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基础设施滞后曾是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九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我区加大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终于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去年年底,我区公路总里程增加到17.5万公里,高速公路突破5000公里,一级公路突破6000公里,高速和一级公路总里程居全国前列,建成30条高速和一级出区通道,94个旗县市区通了高速或一级公路。铁路运营总里程由9500公里增加到1.3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

  开工建设呼和浩特至张家口等3条高速铁路和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呼包集动车组开行,结束了我区没有动车组的历史。

  民航机场由12个增加到24个,居全国前列。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地铁获得国家批复,呼市地铁1、2号线相继开工。

  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实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工程,开工建设锡盟—山东、蒙西—天津南特高压、上海庙—山东、锡盟—江苏泰州4条特高压外送电通道,蒙西电网变电容量突破1亿千伏安。农网改造升级全部完成。

  建成呼包鄂和宁夏成品油管道,新增成品油输送能力541万吨。

  在畜牧业上,我区不断加大科技支撑力,农业生产全力抓好增产技术推广,新建和改扩建种羊原种场、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为我区农牧业提质增效打下良好基础。

  建成黄河内蒙古段近期防洪工程和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了尼尔基水利枢纽下游内蒙古灌区工程、呼伦贝尔市扎敦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国土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宽带内蒙古工程、数字新农村(牧区)工程,建设3G基站2.83万个、4G基站2.23万个,加强了无线通讯网络的覆盖。

【成就博览二】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自治区九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我区坚持富民优先导向,优先保障重点民生支出,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村容村貌和农牧民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精准扶贫,教育、医疗卫生、城乡居民增收、保障性安居“四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18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698元、5781元增加到30594元和10776元,年均增长11.1%和13.3%,高于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1∶1缩小到2.8∶1。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力实施扶贫开发、百姓安居和创业就业工程,192万农牧民摆脱了贫困,为220万户城乡困难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4万人。“三个一”民生实事惠及336.7万农牧户、4.15万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和4800个零就业家庭。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在产权流转等方面的财产性收入,完善“一卡通”发放机制,确保惠农惠牧补贴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强化企业收入分配调控,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范围,适度调整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落实旗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和乡镇工作补贴制度。

  深入实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过去我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后,全区有80%的嘎查村(行政村)没有街巷硬化,60%的嘎查村没有标准化的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连锁超市,170多万农牧民饮水不安全,157万农牧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既是制约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的最大难题,也是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短板。

  针对现状,我区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经过努力,我区农村牧区的变化有目共睹,到今年9月份,53.6万户农牧民住进了美观舒适的新居;259.19万农牧民和学校师生喝上了安全水;9388个嘎查村的农牧民走上了水泥路;8557户农牧民解决了不通电难题;88.58万户农牧民看上了高清数字电视;新建标准化卫生室6147个、文化室9337个、便民连锁超市5986个;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落实了508.91万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和高龄津贴。如今,农村牧区的短板得到有力提升。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实现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有效改善了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

  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制定精准扶贫计划,落实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工作,以“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生态移民和雨露计划为抓手,狠抓扶贫攻坚六项重点任务,年均完成4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5%。扎实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步伐,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4万套,基本建成22.9万套,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7万户,超过国家下达任务的1倍;包头北梁、赤峰铁南、兴安盟阿尔山等重点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

【成就博览三】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就业是民生之本,5年来,我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就业工作始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来抓。出台了《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促进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等配套政策,切实抓好创业就业工程,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5万人左右,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1.9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人数1287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年就业率达到91.9%,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了“动态归零”的目标。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五类人员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五年累计完成城镇就业技能培训66.9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69.3万人,创业培训24.7万人。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形成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苏木)和村(嘎查)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九次党代会重点提及的内容,经过5年发展,我区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制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实施意见,出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标准2014年较2010年提高10%以上,农村牧区低保标准年人均提高267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人均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城乡低保、农村牧区“五保”、城镇“三无”人员和孤儿补助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专家点评】为经济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曹永萍

  人才、基础设施、财政等要素保障能力不足,是阻碍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在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的背景下,强化人才、基础设施、财政等要素支撑显得更为紧迫。我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强政策支持,最大限度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对富民强区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为此,必须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尽快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一是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二是要突出抓好重点骨干工程,集中力量在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取得突破;三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能源等出区通道建设、增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市政、农村牧区和社会建设等领域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和希望所在。我区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抓高层次人才引进,抓实用人才培养,抓机制体制创新,为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是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人才聚集。要注重从创新政策、优化环境入手,着力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的浓郁氛围。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人才高地。要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政策机制,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创建平台和载体,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人才、项目、平台、环境四位一体,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推进创新载体和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

  资金短缺是当前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要为全区发展强化资金保障,就必须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推进财政资金实现“三个转变”,即由直接投入向间接投入转变,由无偿拨付向股权引导转变,由分散使用向重点扶持转变。二是要创新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推进财政基金与金融资本相结合,推进政府性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对各类功能相似的财政专项资金加大统筹整合力度,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三是着力保障重点支出。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念,切实保障好重大项目支出,加大对全区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重点基础设施和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 (作者系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校园招聘会
    四子王旗举办迎接“神舟十一号”回家暨2016年感动四子王旗人物颁奖晚会
    “同心同缘—走进新城”书画摄影展开展
    交警对占道违章停车车辆贴罚单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内蒙古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
    • 王莉霞: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扎实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 呼和浩特12355校园普法小记者选拔活动启动
    • 两年投入3.2亿 内蒙古这项固边工程能量不小
    • 内蒙古依法以涉嫌行贿罪对10名官员立案侦查
    •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聊聊你的故事吧】“我要在检验检疫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 【亮丽内蒙古·北疆新跨越】呼伦贝尔市借助“一带一路”厚植开放优势
    专题推荐
    深改组1000天
    【专题】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
    •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 【专题】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网站介绍| 组织机构|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