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视图>深度
【定格】科技圈养创造养牛新境界
内蒙古新闻网 18-08-13 15:41 打印本页 来源:音视图新闻中心

巴雅尔孟克家。

  正蓝旗桑根达来镇柴达木嘎查的牧民巴雅尔孟克今年50岁。回忆起十几岁时和父亲朱克图牧一起放牧的情形,他还是历历在目。

  那时候家里人口多,好多亲戚住在一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家里大人孩子都靠放牧的收入养活,只是那时候是给公社放牧,穷不死,也富不了。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可以承包牛羊了,但是因为放牧的方式落后,家里的草场面积也不够大,日子虽然是好多了,但是距离“富裕户”,还差着一大截。前几年,他一直带着妻子在镇上开饭店。他的饭店在镇上挺出名的,附近居民家里的大小事宴都选择来他的饭店。在人口不多的小镇上,他一年也能挣个二三十万。说起开饭店的原因,巴雅尔孟克显得挺无奈。他家的草场和妹妹家的草场加起来,一共也就是950亩。按照规定,这样的草场面积只能养几十只羊,卖羊的收入没办法养活全家人。何况,家里还有两个都在外地上学的孩子,每月光孩子的花费就得六七千元。身为长兄,他只能把草场留给妹妹,自己出门闯荡。

正在拆除旧围栏。
每天喂两次草料。
健壮的小牛犊。
有时候女儿来帮忙。
陪伴他20多年的马鞍。
家里来客人了。
去参加亲戚喜宴。

  3年前,政府提出“减羊增牛”的号召,提倡他们养牛致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谁不想回到自己的草场上去呢?”但是巴雅尔孟克算了一笔账,觉得养牛也不如开饭店挣得多,于是干脆就没挪窝。“现在想起来,我的养殖方法不对,算法也不对。”说起那时候,巴雅尔孟克不好意的笑了起来。

  1年前,在领导的帮助和督促下,他从天津购买了安格斯牛,开始进行科技化圈养。只占用了家里31亩的草场,就盖起了现代化饲养基地。去年一年,在只饲养了50头安格斯牛的情况下,巴雅尔孟克轻轻松松就挣了15万元。锡林郭勒盟农牧业局副局长哈斯海日罕和巴雅尔孟克一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传统的养牛方式,一般都是在第3年才能卖牛犊赚钱。在这3年的饲养周期里,牛还要经历多次掉膘、长膘的过程,浪费草料,生育率低,还破坏生态。

  按照巴雅尔孟克家现在的科技圈养方式,他从天津买一头带牛犊的安格斯种牛回来圈养,6个月后牛犊就可以长大出售,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每头牛的净利润可达3000元。由于安格斯牛的品种优越性,用低成本的饲料就可以喂养,就可以迅速长膘,配种率高,因此,3年内可以完成4次培育牛犊到出售成牛的过程,比传统养牛的效益提高了4倍,还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虽然养的牛不少,可是巴雅尔孟克两口子只雇佣了一位工人,干的活也很轻松。哈斯海日罕告诉记者,这样成功的养殖经验,不仅符合政府“减羊增牛”的规划,还大大增加了牧民的收入,保护了草原生态。

  本来只是碍于领导情面试试看,结果他一下子尝到了甜头。巴雅尔孟克告诉记者,按照基地现在的面积和饲养条件,他准备再养150头牛,这样一年就可以挣到60万。现在,巴雅尔孟克的大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了,二孩子还在继续读书。“孩子们都学着各自的专业,都想在各自的学习领域有一番发展,这个我是支持的。但是,我也想她们回来和我一起养牛,不仅仅是因为收入高,更是因为这里是我们的草场,我们的家乡。”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通拉嘎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通拉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