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放| 2018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
内蒙古新闻网 18-08-30 09:1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高大上!全媒体时代 这群评论大咖汇聚一堂在谋划什么?】8月30日上午,秋风习习,带来丝丝凉意,但丝毫没有影响到锡林浩特市蒙锡雅饭店B座6号会议室里嘉宾们的热情。这里大咖云集,高朋满座,好不热闹。瞧瞧,这些媒体大咖你都认识吗?他们汇聚一堂在谋划什么?别走开,接下来,他们将会带给你一场务实而富有启迪性的思想盛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老朋友相聚草原,会前亲切交流】(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徐峰)

【大咖论剑融合发展闯新路】面对新的时代使命,党报评论该如何引领舆论?面对新的传播环境,党报评论又将如何凝聚共识?8月30日上午,2018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在锡林浩特举行。中央新闻单位和省级党报相关负责人及评论业务骨干齐聚一堂,围绕“全媒体时代,以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这一主题,共商融合发展未来,共议党报评论发展。(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振南)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盟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包国权致辞】包国权说,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着力抓好思想理论建设,着力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艺繁荣发展,着力提升对外传播能力,有守有为,敢于担当,凝聚起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打造祖国北部边彊亮丽风景线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和良好精神文化条件。特别是新闻舆论宣传方面,针对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媒体深化全媒体生产和传播模式,加速深度融合步伐。下一步,锡林郭勒盟将进一步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议思想的宣传阐释,以习的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我们的实践,为筑牢祖国北彊万里绿色长城作出更大贡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更能深入人心】评论是报纸的一面旗帜,是报纸的思想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完成好这一使命任务,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报评论这支“音量最大的金话筒”,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有朋自远方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锡林郭勒盟盟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包国权用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热情洋溢的致辞,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振南 王静超)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新娜致辞】新娜表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汇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迫切需要各级各类媒体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倾力打造有地域风格、民族特色的全媒体矩阵。特别是在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的大力支持下,在内蒙古日报社率先建设了中央厨房和大青山工作室,致力于塑造“草原评论”品牌,不断巩固和强化北疆声音正能量。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做好主流观点传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引领舆论、凝聚共识的能力,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作出应有贡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致辞】卢新宁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评论直接与读者对话、引导受众思考、进行有效说服,对于完成使命任务、把握中心环节,有着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作用。主流媒体需要在脚踏实地的探索中,不断提升评论的思想力,扩大评论的影响力,做有思想力的大评论,在全媒体舆论场发出更加响亮的主流声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静超)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致辞】白玉刚在致辞中表示,评论是党报的灵魂,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真实地宣传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在新的时代的伟大的实践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有更好的主流的声音和主张来引导社会的心理和整个社会的舆情,而党报的舆论、党报的评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的作用。这次党报评论的融合发展,必将对在互联网时代整个全媒体发展的态势下,党报评论占据互联网的主战场、主阵地,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内蒙古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大力地推动党报评论的发展,提高党报评论的质量,更好地动员全区干部各族群众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静超)

【加强“四力”建设 唱响新时代“好声音”】在2018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上,内蒙古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吴海龙发表主旨演讲称,纷繁舆论场呼唤黄钟大吕,众声喧哗更需激浊扬清。不管媒体形态怎么变、舆论格局怎样变,思想仍是媒体最重要的品质,理性仍是时代最需要的力量。所以,能体现媒体思想导向的评论,始终是党报最有力的武器。他说,在党报评论工作中,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断增强“四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评论作品,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李振南)

【不断增强脚力,让评论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吴海龙说,“新闻是跑出来的”,正所谓脚力到位,笔力方能雄健。评论同样也是如此。党报的评论工作者同样也需要深入基层、沉入一线,否则很容易“坐吃山空”,变成空对空,写出来的评论不接地气、缺少温度,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更别说去打动读者了。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以基层为课堂,主流声音才能更加响亮、更能深入人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不断增强眼力,更好契合现实国情、满足受众需求】近年来,随着媒介传播形式的变化,对主流媒体有这样一句调侃,那就是“受众过了河,我们还在摸石头”,很多时候都在“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根源就在于我们提供的产品和受众的需求“产销不对路”。评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吴海龙说,只有做到善于观察、见微知著,能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提取出独到见解,才可能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评论精品。他说,不断增强眼力,一方面要向上看,善观大势、善谋大事,既见人之所见,又能见人之未见,着力培育发现真善美的能力、发现主旋律的能力、发现正能量的能力,传播好党的主张;另一方面,要向下看,把握受众的需求特点和变化,把握社会舆论关注焦点,把握现实利益诉求热点,让评论更符合传播规律、更契合现实国情、更满足受众需求,进而实现“同频共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不断增强脑力,打造思想观点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媒体的竞争在时间上分秒必夺,在空间上无孔不入,垄断信息来源和发布渠道已经成为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吴海龙说,党报评论要在众声喧哗中发出最强音、占领制高点,必须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用深邃的思想来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评论有了独立的思考、深邃的思想,才具有穿透力和说服力,才会有更多的人传看,让更多的人依赖,达到给人启迪、发人深省、予人新知的效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不断增强笔力,创新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面对风云激荡的思想舆论场,吴海龙认为,党报评论工作者必须要不断锤炼笔力,练就几把刷子。多读、多记、多写、多练,才能把话讲进人耳里,把理说到人心里。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还要加强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让广大群众喜欢听、愿意看、听得懂、看得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把评论嵌入时代的“信息流”】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副主任张铁在2018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进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评论的融合发展可以说相当重要。有人曾总结评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先是政论时代,再是时评时代,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其实,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个评论在话题上下沉的过程,一个评论在语态上放松的过程。要嵌入时代的信息流,评论员不能是自话自说,而是应该因时而变、主动进入,在大量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洞见,学会与亿万网民对话。这也是我们组织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的初衷之所在。(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评论的根本,在于提供一种价值排序】张铁介绍,评论的根本,也在于提供一种价值排序。去年冬天,华北地区因为“煤改气”等原因造成取暖难,他们刊发了两篇评论,标题是《让公共政策更有民生温度》《治理绩效应让位于民生急需》,就提出了公共政策价值排序的问题,认为应该把民生放在第一位,促成了问题的解决。热点事件之所以广受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是各种价值的汇聚点。提升党报评论在舆论场的能见度,其实就是要更好地为看起来冲突的价值实现一个排序。这不是哪一个报纸或者媒体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手拿金话筒的我们共同努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评论是面向社会的一种“公共说理”】张铁说,评论是说理的,但并不是为了说理而说理,而是为了让大家都学会用说理的方式去想事情、看问题而说理,是面向社会的一种“公共说理”。我们只有更多更好地进行公共说理,让评论思维成为时代的基础思维,才能塑造一个更加开阔敞亮的公共空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本届论坛以‘全媒体时代,以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为主题,体现了党报党刊的责任和担当,契合了这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我们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求是》杂志社评论部主任在杨煌2018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做主旨发言称,求是的评论主要是思想理论评论,肩负的直接使命就是: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成为“主流”声音要具备三个条件】成为“主流声音”,杨煌认为有三个条件:一是你的声音代表思想理论、代表道义的制高点,这是前提;二是必须占领主流和前沿阵地,形成有效覆盖;三是从接受的角度看,传播的声音要为人们所接受所认同。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要“以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一要紧跟传播技术前沿,更好更快利用传播新技术新手段;二要擦亮思想理论观点,越鲜明就越有力,把受众的第一注意力抓住抓好;三要注重时效。(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杨煌称,全媒体时代,是即时传播、同步传播的时代,要求我们的评论、我们的观点及时传播出去,在纷繁嘈杂的舆论场中去发挥引导、主导作用,从而使我们的声音实现有效覆盖,真正让“主流声音”占领阵地,传播好“主流价值”,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用入眼入脑入心的理论评论作品引导社会舆论】吉林日报社副总编侯增文在2018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称,做好新时代的报纸理论评论工作,必须以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和新思想新论断为指导,坚守理论宣传阵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提高报纸理论评论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用入眼入脑入心的报纸理论评论作品引导社会舆论,占领社会舆论的思想制高点。(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举旗帜是党报理论评论工作的灵魂】侯增文说,党报理论评论工作是党的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党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是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方式之一。党报理论评论工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聚民心是党报理论评论工作的神圣使命】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侯增文认为,报纸理论评论,具有解疑释惑、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舆论功能。(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育新人是党报理论评论工作的责任】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侯增文表示,无论机构如何变化,都保持理论评论部的设置,保持报纸理论版,做到有部门机构设置、有人员保障,有专门版面,保证出版质量。分别设立的“理论版”“评论”版,每周各出一期一块整版,成为地方党报重要的舆论阵地,成为干部党员和广大读者理论学习的园地。(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高质量是全媒化之魂】安徽日报社副总编辑计永超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称,内容质量的高低,决定传播的力度与广度,决定传播的引导力与影响力。评论是党报的旗帜,是党报传播主流声音、弘扬主流价值最有力的重要武器,是党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当今社会,面对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传播格局的深刻调整,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面对多元多变的“观点市场”,迫切需要加强党报的评论工作。新时代,经济要高质量发展;全媒体时代,党报评论也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是全媒化之魂。只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作品,才能更好更快地“以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评论工作需要强化内容“供给侧”变革】计永超说,舆论越是嘈杂,意见越是多元,评论工作越是需要强化内容“供给侧”变革。为此,应当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高质量策划选题。二是要高质量评析表达。三是要高质量全媒传播。四是要高质量拥抱生活。(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静超) 

  【提升思想高度,提升评析深度,提升实践厚度】计永超说,评论的思想高度、评析深度与实践厚度决定着评论的质量。提升思想高度,既要胸怀大局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看待问题,又要把握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思考问题,还要着眼大事抓住根本问题和主要矛盾。提升评析深度,不仅要透析事件过程,挖掘事件原因,找准问题症结,而且要多想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推动问题朝有利于解决的方向发展。提升实践厚度,要主动“沉下去”,深入基层调研。无论是提升评论的思想高度、还是评析深度与实践厚度,评论语言都要生动活泼“接地气”、通俗易懂“沾泥土”、质朴清新“带露珠”。(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静超)

  【全方位、全视域传播】计永超认为,全媒体时代,评论作品需要通过传播矩阵,实现全方位传播、全视域传播。(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静超)

【在“讲什么”“怎么讲”“怎样实”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胡汉昌在2018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做主旨发言称,讲什么?怎么讲?怎样讲实讲透?这是《湖北日报》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报道着力思考、积极探索的方向。(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讲什么:用价值引领话语,让真理融入实践】胡汉昌说,在“讲什么”中始终注重逻辑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逻辑性就是,报道始终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历史逻辑、发展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系统性就是,报道始终适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不断推动“讲习”与时俱进。实践性就是,把湖北改革发展的实践、干部群众的奋斗和创造融入报道。(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怎么讲: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过去,有一种说法,“党报党刊=政治理论说教=刻板、枯燥乏味=可读性差”。党报思想理论传播有时甚至被标签化:“作者自写自看、编辑不得不看、读者基本不看”。胡汉昌说,在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日益重要的今天,需要建立新的等式:主流思想舆论=生动鲜活=可读性强、可听性强、可视性强;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日益紧迫的今天,需要用创新、创造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怎样实:打通“最后一公里”,贴近现实贴近人心】胡汉昌认为,在全媒体传播时代,媒体产品“保鲜”的时间在收缩,生命力受到更大挑战,主流思想舆论贴近现实、贴近人心,标准更高,要求更高。要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处理好“讲道理”和“讲故事”的关系,不断贴近用户进行更精准的舆论传播,不断以更优质的内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持续唱响主旋律。(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坚持在重大领域、热点话题上不缺席、敢发声】夏正玉认为,好评论要敢说,坚持在重大领域、热点话题上不缺席、敢发声。他说,评论的立身之本就是敏锐的交锋与较真的监督,它必然要涉及一些负面的、敏感的领域和话题。在这些方面不回避,敢于亮态度、表爱憎,是评论自带的属性,也是媒体责任感、使命感的体现。他认为,舆论监督不等于负面报道,更不是故意“抹黑”。各方理应用开放和理性的姿态面对外界的质疑乃至批评之声,媒体和舆论也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敢说”考验媒体责任,能说关乎自信】夏正玉表示,“敢说”考验媒体责任,能说关乎自信。对于我们这一代的新媒体传播者来说,摆在面前的首要话题或许就是,在喧嚣的舆论场上,守住阵地、占领高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能说,还要大声说,及时发出有思想价值的声音,引导舆论辨真去伪、激浊扬清。(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要清楚文章的读者是谁】今日头条运营总监詹万承说,写党报评论要清楚文章的读者是谁,他为什么会读到这篇文章,他究竟对文章哪部分最感兴趣。根据他们去年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头条上最有讨论欲的是31-50岁的男性用户,其中,北京、广西、重庆三个地方的用户最喜欢评论留言,他们的是非爱恨,都很直截了当,社会热点、时政、国际、台海问题,都是他们喜欢发言的领域。(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静超) 

【要找准传播的关键节点】詹万承说,写党报评论还要要找准传播的关键节点,在适当的时机借助适当的平台的力量,扩散传播。(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静超)

【如何在舆论场上找到地方党报“存在感”?】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缪毅容在论坛上说,这些年,传播格局风云变幻,互联网新媒体浪潮席卷,我们身处的舆论场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最初的“人人都有麦克风”到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甚至“人人都是评论员”,传统媒体的渠道优势似乎已经荡然无存;众多事件发生后,常常让人感慨“观点太多,事实不够用”。她不禁不提出,作为一个地方的党报,我们如何在舆论场上找到我们的“存在感”?(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要注重“时效性”】缪毅容说,如果说党报评论是重器,那么时政评论是重器中的重器,这是党报的职责所在,也是特殊的优势所在。随着互联网传播格局的不断变化,时政题材从曾经的“蓝海”,也有变成“红海”的势头。而对党报来说,处理这个最硬的题材,更有一个“时效性”的问题。(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8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上午活动至此已接近尾声,9位大咖各抒己见、高屋建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他们认为,党报评论工作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让党的声音占据舆论高地,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让新闻报道更加有筋骨、有温度、有正气,更加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