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大青山深处,支前模范家庭的新生活!
内蒙古新闻网 21-02-08 09:48 【打印本页】 来源:北方新报

张贴新春的祝福

勤劳创造美好生活

  在崇山峻岭间,两位农村妇女在崎岖山路上步履匆匆,在她们身后,两名鬼子端着三八大盖,一路紧追……这幅长幅宣传画,绘在武川县得胜沟乡李齐沟村临街的一堵墙上。59岁的村民李峰林路过,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宣传画中的主人公,是他的母亲——支前模范张兰女。

  作为支前模范的后人,生活在穷乡僻壤山村的李峰林不等不靠,依靠红色旅游和养殖业,成功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小延安”的支前模范家庭

  2月1日,内蒙古电大职工学院副院长付玉森驱车前往武川县得胜沟乡李齐沟村。

  付玉森从《大青山革命史》《呼和浩特文史资料》等书籍上看过支前模范张兰女的事迹,对她冒着血雨腥风支前的英勇事迹十分敬仰。最近,付玉森又听说了张兰女的儿子李峰林依托红色旅游脱贫致富的事儿,擅长书法的他创作了多副对联,登门表达敬意。

  “给革命家庭、脱贫致富家庭送‘福’来了!”一进李峰林家门,付玉森将几副“福”字送上。李峰林、王英连声称谢,并赞叹“写得真好”。

  早在1983年,在原北京军区某部服役的付玉森,寻闲暇研习书法,沉浸于隶书蚕头燕尾的波磔之美。1985年,付玉森复员,曾在内蒙古第一毛纺厂党办、宣传科工作,他临习汉代碑帖不辍,隶书、唐楷、篆书兼习。在创作中,付玉森虚心请教于内蒙古书协原副主席王廼欣、内蒙古文史馆艺术创作处调研员白光等名家。

  “玉森将篆书、隶书笔意熔于一炉,有一种装饰美感,别有趣味,不失为有益的尝试。观其草书作品,笔墨简约,轻松潇洒,追求浓淡枯润变化,注重空间构成之美。”王廼欣十分欣赏付玉森的书法创作,“玉森有较好的草书底子,他研习草书有着科学的方式方法,用笔灵动而有生机,笔性不错,注意到了轻重、浓淡、虚实、疏密、大小的关系依存,流畅、自然而不做作,虽有今人的痕迹,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章法上不拘泥于传统格式,有现代创作的理念意识。”

  近年来,付玉森专习行草,他研习张旭、怀素等古代大家书艺,是为继承传统,并追求创新。他习太极拳术,体会松静自然、阴阳转换、上下相随之变化,并把“静与动、虚与实”之玄妙运用到书法创作上。

  王英沏茶待客。品茶间,付玉森与李峰林聊起了张兰女支前的故事。阳光洒在屋子里,温暖又温馨。

  抗战时期,八路军挺进大青山,建立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设在得胜沟。为此,得胜沟享有“小延安”之美誉。

  1940年3月,武归县(现武川县)八区政府在得胜沟乡灯笼素村成立。因为区长郝秀山之名,八区政府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郝区政府”。

  “郝区政府”成立之际,17岁的张兰女已经嫁到李齐沟村三年。张兰女联系了几名妇女,积极报名参加“郝区政府”组织成立的妇救会,并被郝秀山任命为李齐沟妇女组长。

  张兰女为八路军官兵缝补军服、赶制棉衣、做军鞋、中转物资、送信等。在张兰女带动下,她的家人和村民纷纷行动起来,成为“郝区政府”和大青山支队三团的“后勤兵”。

  1951年国庆前夕,张兰女作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代表,光荣地出席全国革命老区代表会议,并参加了国庆观礼。

  1962年,李峰林出生了。在成长的日子里,他时常懵懵懂懂地听母亲讲述当年支前的故事。

  过往的穷日子

  张兰女养育了七个孩子,李峰林排行老六。

  因为兄弟姊妹多,穿衣都成问题。“俺们小时候,衣裳都是补丁摞补丁,就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李峰林记忆犹新的是,家里几乎吃了上顿没下顿。为此,李峰林27岁才成婚。

  李峰林结婚的“新房”,是在村里“问(借)别人的房子”,他们两口子经常这儿住两天那儿住两天。

  直到十五六年前,李峰林花了5000多元,买下了村里搬进城一户人家的小院落,居住至今。

  李峰林种着20多亩坡地,土质虽然好,但缺水浇地,而当地十年九旱。他只是种点土豆、莜面和葵花,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在李峰林的印象里,女儿在武川县城上学的日子,是他家最苦的时候。

  村子里没有小学了,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只能进城读书。这个时候,妻子王英只好撇下李峰林,当上陪读妈妈。

  母女俩在县城租了一户人家的一间南房,每月租金四五十块钱。王英除了给女儿做饭,就是接送上下学。她们吃的粮油菜,基本上是王英从家里背来的。

  当时家里不缺吃的,但缺钱,零花钱还得借。“那个时候,借钱谁家也不富裕。”李峰林嘿嘿一笑。

  陪读三年后,王英把女儿送到可寄宿的一户人家,孩子可以在那里吃住,每月交六七十块钱,还交一些山药、面和油。

  女儿卫校毕业参加了工作。这个时候,李峰林、王英的勤劳成果也显现,家的日子好起来了。

  端上红色旅游饭碗

  李齐沟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村前左侧两公里是李齐沟,是“郝区政府”遗址所在地;右侧两公里是杨柳沟,那里植被茂盛,树木成林,风景美不胜收。

  不断有城里人慕名前来游玩。武川县因地制宜,努力挖掘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红色旅游潜力,不仅修通了一条红色旅游公路,还修缮了“郝区政府”遗址,建起了“郝区政府”纪念馆。

  一条水泥路,连接起李齐沟和杨柳沟。李峰林、王英头脑活络,他们并不满足每年两三万元的收入,决定端起红色旅游的饭碗。

  2016年,在老促会的项目支持下,李峰林和弟弟投资7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八间房子的宽敞农家院。在农家院的房间里,李峰林不仅挂上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老照片,还挂上了母亲张兰女的照片。

  2017年,李峰林的农家院开张了。

  虽然是季节性的旅游地,仅六七八月可营业,但游客络绎不绝,私家车放都放不下。

  “每个星期天不下300多游客吃饭,忙得厉害,我们两口子忙都忙不过来,最忙的时候雇七八个人做饭。”李峰林说,现杀羊、农村笨鸡蛋、杀猪烩菜等农家饭,让游客吃得津津有味。

  农家院开业当年,李峰林收入十多万元,2018年收入十七八万元。村里一度开起七八家农家院。

  因地处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有关部门叫停了李齐沟、杨柳沟后续旅游设施建设。虽然游客少了,但李峰林夏天还开农家乐。2019年,他的农家院收入四五万元,2020年收入两万多元。

  咱们的羊肉是真好吃

  “俺们家在村里不算富,但不贫困。”在开农家院红火的前两年,许多游客对李峰林家美味的羊肉赞不绝口。因此,每年秋后初冬,许多回头游客奔着他家的羊来了。

  “这会儿人家相信村里的羊好吃,咱们的羊也真好吃。这两年的行情,一年卖羊的利润能刨闹个七八万。”李峰林脸上堆着笑意。

  养羊,成为李峰林的主业,农家院反而成为副业。

  客厅里的一台电脑上,实时播放着羊群的画面。2019年,李峰林也赶时髦,为家里的养殖场安装上了监控。“黑夜下羔,不用起就看见了。”李峰林对监控的作用很满意。

  李峰林估摸着,今年每只羔羊能卖八九百元。

  “姑娘家吃的羊肉什么的,咱们自产的东西,都不用她们买。”每隔两周,女儿两口子会自驾车回来一趟。临走时,李峰林和王英总是把女儿车子的后备厢里装得满满当当。

  “马上就要过年了,为你们革命的家庭、脱贫致富的家庭量身创作了几副对联,为你们送上新春的祝福。”付玉森送上自己创作的春联。

  “郝区抗战名垂史富庶乡村谢党恩”“致富欢歌颂李齐丰碑永驻扬得胜”“老辈支前留史册峰林业旺赋新篇”,大家念着春联喜笑颜开。

  “她爸,对子里还有你的大名哩。”王英用胳膊肘碰了两下李峰林。“可不是,今年咱家的春联可有特色了。”李峰林乐得合不拢嘴。

  如今的李齐沟,全村满打满算也就30多个人。

  “村里早就没有贫困户了,年轻人都进城了,像我这样的就是年轻的了。”李峰林的笑声,十分爽朗。(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王树天)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