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剪生情颂时代
内蒙古新闻网 21-05-11 01:1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摘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剪下生花,纸上传情。

  近日,内蒙古剪纸协会组织各个盟市的剪纸艺术家们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创作,用饱含深情的剪纸作品,颂党恩、念党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的100岁生日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赵福作品《石榴宝盆·同生共荣》

段建珺作品《守望相助》

杨月英作品《故乡》

刘静兰作品《和和美美》

乌日嘎作品《吉祥家园》

源于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葱郁的森林、广袤的草原、明亮的河流、肥沃的农田、繁荣的闹市、灿烂的笑容……在剪纸艺术家们的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记者来到内蒙古剪纸学会的创作中心,这里正在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展。

  《守望相助》《乳香飘》《吉祥家园》《乌兰牧骑在草原》《和和美美》《绿化家乡》《美丽的山林》《流金岁月》《故乡》《过黄河》……

  一幅幅剪纸美轮美奂,让人过目不忘。据了解,这些剪纸作品都是原创,具有强烈的表现张力,表达了作者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赞颂和炽热情感。

  “我的这幅剪纸从构思到动手,前后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总书记那年来到内蒙古时,当看到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社会事业蒸蒸日上时,他的笑容一直洋溢在脸上。由此,我便萌生了创作这幅《守望相助》的想法。正是在党的领导下,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族儿女共同奋斗,才有了今天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一手拿着剪刀,一手小心翼翼托着剪纸的中国剪纸(和林格尔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剪纸艺术家段建珺向我们介绍作品《守望相助》的创作初衷和背后故事。

  《守望相助》这幅剪纸作品画面中心最显眼的位置,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纹样“盘肠”,借此寓意各民族兄弟姐妹一代又一代齐心团结。在盘肠纹样上方巧妙地设计蝙蝠纹样,寓意人民生活幸福美满。这幅作品运用大写意的剪纸方法表达了守望相助的主题,把古老的传统纹样与现代生活的美好寓意完美融合起来,营造出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在刘静兰创作的作品《和和美美》中,五朵鲜花竞相绽放,拥簇着一个大大的“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人的价值追求。

  刘静兰说:“这个‘和’字,代表了和气、和睦、和谐,之所以用这个字进行创作,就是想表达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和’的重要性,正如作品的名称一样,寓意各族人民的生活和和美美。”

  同样表达这一心愿的还有赵日霞的作品《草原儿女心向党》,剪纸中有的人在被子上绣党徽,有的人在写毛笔字——共产党…… 4幅作品、4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连接在一起汇聚成一个主题——永远心向党,永远跟党走。

  映着红灿灿的纸,剪刀在他们手中犹如银燕般游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剪纸佳作如泉水般涌现,表达出内蒙古剪纸艺术家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党的由衷赞颂。

张花女作品《一家亲》

王红川作品《乌兰牧骑在草原》

苏梅作品《流金岁月》

荣凤敏作品《乳香飘》

赵日霞作品《草原儿女心向党》

马淑珍作品《绿化家乡》

高粉梅作品《过黄河》

 文化交融,让艺术更加绚烂

  中国剪纸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国北方剪纸的重要一支,内蒙古剪纸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剪纸的文化精髓,其形成过程本身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

  特别是明清以来,走西口、闯关东等形成的人口大迁徙和文化碰撞,使各民族的剪纸艺术在相互欣赏、相互借鉴中取长补短,从而催生了对不同民俗文化的相互认同,久而久之,这些极富生命力的文化符号便深深地印刻在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一幅蔚为壮观的绚烂图景。

  高粉梅的作品《过黄河》中,船夫满载货物在浪涛中行驶,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们相互交流、互通有无。这幅作品展现的就是黄河文化的一个缩影。在黄河母亲的滋养下,沿岸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不同文化交融共生。

  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句话,在剪纸艺术家苏梅的作品《流金岁月》中有着充分体现。苏梅巧妙地将古代岩画造型与达斡尔族传统配饰物件的造型融合起来。在表现形式上,不仅对外形进行巧妙结合,更将不同物象之间的文化内涵进行融合发挥,阴刻和阳刻相得益彰,体现出历史文化的沧桑之美,耐人寻味。

  在《乌兰牧骑在草原》这幅作品中,乌兰牧骑队员们和牧民在一起,他们拉起马头琴,跳起欢快的舞蹈,蒙古包内外一片欢腾。王红川将草原人民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的众多剪纸作品中,记者特别注意到一幅圆形的团花剪纸,这是来自兴安盟乌兰毛都草原的剪纸传承人乌日嘎创作的《吉祥草原》。作为一名退休教师,乌日嘎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心爱的剪纸上。尤其在2020年加入到内蒙古剪纸学会后,更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

  “在《吉祥草原》这幅作品中,我采用繁密的卷云和卷草纹样作为主要呈现方式,突出其中蒙古马优美健壮的特点,同时采用团花样式,寓意各族人民生活圆圆满满,烘托了团结互助的主题。”乌日嘎说。

  手起剪落,情意满满,一张薄薄的红纸,一份浓浓的情怀,表达着各族剪纸艺术家们对党的无限祝福和感恩之情。

  在展览过程中,不时有参观者驻足沉思,还有年长者通过剪纸作品和身边人讲起感人至深的家国故事。

  近年来,内蒙古剪纸艺术家们肩负起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责任,用中华传统剪纸艺术作品记录时代、歌颂英雄、赞美生活,在每个重要时间节点,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为社会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剪纸艺术家们用手中的剪刀表达着对家乡的热爱、讲述着精彩的中国故事。与此同时,也借一张红纸,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传递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美好信念。

  “剪纸之美,美在手工,更美在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我们用剪纸来反映和睦共融的现实题材,其实就是我们对当下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一种赞美和认知方式。”段建珺说。(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记者 徐跃)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