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为了一方天蓝地绿水清——乌海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综述(三)
内蒙古新闻网 21-05-21 18:48 【打印本页】 来源:乌海日报

  乌海,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是一座典型的因煤而兴的工业新城,让天蓝地绿水清,是这里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执着追求。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力抓好黄河流域、一湖两海、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把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赋予我们重大使命。

  党中央的要求是否落地有声?新时代的考卷如何答好?乌海做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一年来,乌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抓好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抓发展的头等大事,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突出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

  久久为功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要使命于一身,乌海地理区位特殊,生态保护责任重大。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主动扛起生态治理的政治责任,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落实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属地责任、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各级各部门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要议事议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在对标对表自治区《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基础上,我市制定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印发了7个专项工作方案,构建起全市生态环境治理“1+7”格局,将122项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27个相关责任部门,列出任务书、挂出作战图、排出时间表,有序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争生态环境治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2020年,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全部整改完毕,326个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部完成,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4天,达标率83.1%……成效有目共睹,折射出的是我市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面对中央对生态治理新要求、群众对生态环境新期待、污染防治工作新挑战,我市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门心思抓到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务求所成,真正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进行到底。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分类施策

  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年来,我市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铁规矩和硬杠杠鲜明立起来,紧盯突出问题,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转型升级等六项工程,坚持“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多管齐下,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加快推进矿区自燃火点治理、排土场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累计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4座;深入实施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物料堆场扬尘污染整治等重点治理工程,组织完成大气治理项目324个;30台矿区公共道路机械化清扫车投运,矿区环境智慧管控系统精准监控130余家矿山企业;全市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5座污水处理厂达标率为99.6%,全市5座污水处理厂达标率99.6%……

  数据闪亮耀眼,变化振奋人心。

  过去一年,乌海市还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向牵引和反向倒逼作用,重点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等“治本”措施上下功力,推进绿色发展。

  强化排放标准刚性约束,焦化、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全部实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年内完成工业炉窑治理187台;全力整治散煤污染,市域范围2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建成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实施防风固沙绿化工程,推进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年内完成煤层灭火等矿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21个;积极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与石嘴山市签订了《石嘴山市、乌海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

  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上下对生态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各地各部门对抓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视程度和全社会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践行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多了。

  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在绿色发展中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生态环境和污染问题,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结构、发展方式问题。

  乌海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钢铁冶金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这种结构在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环境容量有限性和生态承载脆弱性,导致生态环境严重透支。绿色发展,已从曾经的选择题变为此时的必答题。

  “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不是不要发展,也不是降低对发展的要求,而是要推动更高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面对困难,市委、市政府抓生态治理的态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坚决,抓转型发展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

  转型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变革——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底线,把节能减排降耗作为引进、建设项目硬指标,倒逼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向绿色要发展红利,乌海市正努力在生态与发展、美丽与富裕中实现共赢。

  制定《焦化产业重组升级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焦化产业重组升级高质量发展产业规划》,焦化产业整合升级取得新突破,精细化工集群竞争力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迈进;赛思普高纯铸造、奥立玻璃纤维、京运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占比持续提升,氢能产业加速布局,四新经济效应突显,文旅项目纷纷落户……

  宁肯牺牲发展速度、牺牲GDP,也绝不能牺牲生态、牺牲环境。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梳理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我们底气十足: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有效的民心工程。如今,在乌海,绿色发展已经更自觉地在加速推进。

  今后,随着乌海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整合、焦化产业重组工作全面完成,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深入实施,运输能源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进展,所有生产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工业园区现代化水平、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进一步增强。

  前景虽可期,任重且道远。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坚持驰而不息抓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必将使乌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杨勇)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