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
内蒙古新闻网 21-06-10 14:2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金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度“草原英才”,是中国蒙古学学会秘书长、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他是我区社会科学领域一位卓越的蒙古族学者,也是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受益者。近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记者专访了金海研究员。

  记者:从您的成长经历、结合实际工作,请您谈谈学好多门语言对于看待世界、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金海:语言有多种属性和功能。首先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是大家所最熟悉的属性。其实语言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积极参与文化传统建构的同时也体现着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基本精神和发展变迁状况。因此,学习掌握多一种语言就等于拥有多一种交流工具、多一种思维方式和多一扇看待世界的窗口,学习掌握多种语言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掌握的语言文字越多越好,若能够运用多文种资料,科研上会更容易做到创新。

  记者:您是一名蒙古族干部,学习和工作经历丰富,长期在教育科研战线工作。请您谈一下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您的成长有什么影响?有没有让您难忘的故事能和我们分享?

  金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内各民族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人说,掌握英语就能走遍天下,那么也可以这么说,少数民族如果掌握自己母语的同时也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能走遍全国,而且也会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正因为如此,在内蒙古,蒙汉兼通一直成为培养蒙古族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对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颇有感触。我是八十年代中期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留校讲授思想品德课。当时全国开这门课的时间并不长,用民族语言讲授这门课更没有几年,根本没有民族文字教材,我们完全是参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材和参考书来写教案、备课,然后再用民族语言给学生上课。试想,如果当时不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话,就很难把这门课上好。

  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工作。走上新的科研岗位,所长交办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在一项国家课题中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撰写一章内容。说实话,当时我还没有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撰写发表过文章,压力非常大。刻苦钻研了3个月,我最终拿出了4万多字的初稿交给了统笔的老师,接下来就是坐立不安的等待。后来,统笔老师打来电话说,写得不错,你再学点古汉语就更好了。得到统笔老师的肯定,我深受鼓舞,于是便开始尝试两条腿走路,一直走到今天,感觉受益匪浅。回想起来,这么多年无论是在大学任教,还是从事科研工作亦或是从事科研管理工作,如果没有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就很难做出今天的成绩。当然,我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还很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就科研工作而言,暂且不说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长远意义,仅从最现实的角度看,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背景下,科研人员用两条腿走路甚至用多条腿走路,机会会更多。现在读学位、评职称、选优秀等等,都对科研成果的发表出版档次有明确要求,如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国家级出版社等等,总之发表论文的期刊和成果出版的出版社档次越高越好,越有机会达成目标。这种情况下,只用民族语言文字撰写发表成果,以上要求就很难达到,因为民族语言文字类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目前还尚未被认定级别。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请问您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文化认同在民族团结进步实践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金海:学习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便有了坚实的基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文化根基,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血脉。从本质上讲,文化认同就是价值观的认同,而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没有文化认同就没有民族认同,也就没有国家的统一,所以我们才说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而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正是因为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才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等等历史文化现象,都充分证明正是因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造就了精彩纷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说,中华文化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56个民族牢固的精神纽带。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只有做到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国各族人民才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记者: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切嘱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您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金海: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我们要牢记嘱托,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理念,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白江宏)


[责任编辑: 孙静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