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漫甸上长出“摇钱树”——新开地乡发展食用菌产业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21-06-23 10:16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日报

  位于克旗东南部的新开地乡,全乡80%的耕地位于高寒漫甸,年降水量偏低,耕作方式相对落后。2017年,乡党委、政府在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决心发展产业项目,以产促脱贫、以产助脱贫,实现人民增收致富。“这菌棒就是‘摇钱树’,今年蘑菇收购价降了,但产量上来了,看行情不比往年少挣钱,一个棚还能收入1万元。”克旗新开地乡广华村食用菌种植户曹文东一边采摘蘑菇一边说。

  2018年,新开地乡党委、政府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决定开拓一条以食用菌种植、销售为主导的新开地脱贫道路。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协调发改、农牧局等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建设新开地村食用菌产业园区一处,建食用菌棚64栋,以及320平方米食用菌保鲜库一处。当时,为尽快让群众从产业项目中获得收益,乡党委、政府邀请有资质且从事多年食用菌生产种植的技术人员来村里培训指导,23户农户加入食用菌种植队伍。

  经过一年的发展,新开地村食用菌种植户丰收的消息传遍了新开地乡。一时间,这几位敢于“吃螃蟹”的人成了茶余饭后热议的主要话题。“一个食用菌棚实装菌棒9500棒,每棒2.5元,政府补贴1.5元,全年生产期能出7-10茬菇,除去人工成本、生产成本,一个菌棚纯利润能达到10000元及以上,这么好的项目,我一定也要参与进来。”双山子村香菇种植大户苗清宇说。

  随着村民种植食用菌挣了钱,全乡食用菌种植户由几十户一下增加到百余户,食用菌棚也由原来的64栋增加到178栋,食用菌保鲜库增加到2处,周边乡镇的菇农们也纷纷加入。小浩来图村的鲁万贵就是这批外来菇农中的受益者,通过与本地菇农交流种植经验,请教技术员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他的收入也变得相当可观。新开地村趁热打铁向上级部门申请扶贫资金298.59万元,建设新开地村食用菌产业园区(二期)扶贫项目,新建食用菌种植冷棚108栋及相关配套设施,产权归新开地村集体所有,项目产生的收益一部分给贫困户分红,一部分用于村公益事业发展。

  2020年初,在疫情的影响下,新开地乡食用菌产业受到冲击,直至3月25日,新开地村食用菌产业才开始恢复。由于受疫情影响,导致食用菌生产期比往年延后了5个月,制约了香菇收购价格。乡党委、政府在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帮助的同时,发动各界力量为食用菌找出路。经过不懈努力,菇农们收入较上一年虽有些减少,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种植的信心。乡党委、政府还向上级扶贫部门申请资金1500万元,在广华村建设新开地乡食用菌产业研发与示范扶贫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新开地全域甚至克旗南部的食用菌市场提供优质的食用菌棒,既从源头上解决了种植成本与生产时效问题,又提高了菇农种植的积极性。

  2021年6月6日上午,最后一位社员入股合作社合同签署完毕,门外响起了震天的鞭炮声,一块写着“广华村菇之源食用菌合作社”的牌匾挂在了广华村委会的大门旁。该合作社的成立代表着乡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广华村作为食用菌产业最大的受益村之一,菇农们积极响应政策,16位菇农以现金形式入股,还吸引福建、平泉的客商前来收菇。截至6月8日,菇农共销售香菇24539公斤,纯利润达11万元。

  食用菌产业自2018年引进获得成功后,迅速在全乡发展起来。全乡7个村已有5个村发展起食用菌产业,有菌棒生产厂1处、正在建设1处,食用菌保鲜库3处,菌棚245栋。从事食用菌产业56户,带动剩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490余人,年经济效益可达500余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4万元,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记者 孟祥迪 通讯员 朱帅宾)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