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国一个镇党委书记五年的脱贫攻坚路
内蒙古新闻网 21-06-29 16:58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这么多年,在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却一下子不知从哪儿说起。”6月22日,在自治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武振国获得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当记者让他介绍一下如何带领固阳县兴顺西镇乡亲们摆脱贫困、走上乡村振兴之路时,在兴顺西镇担任了五年党委书记的武振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从2016年3月任兴顺西镇党委书记,到2020年底406户824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全镇脱贫。这样的脱贫攻坚成果让人不难想象,武振国“不知从哪儿说起”的这五年,必定是一个艰辛的奋战过程。

  这五年村集体经济建了起来

  五年来,武振国横下一条心,勇啃硬骨头,沉下身子走村入户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和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想方法,集思广益定措施,走出了一条适合兴顺西的精准扶贫之路。

  作为一镇的当家人,他从宏观上科学统筹,推动全镇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建设,为长效脱贫提前谋划,为巩固脱贫攒足底气。

  2017年以来,兴顺西镇投入资金2150.7万元建设村集体经济项目15个,全镇10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项目全覆盖,所有项目全部投入运行,村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而且还在逐年递增。

  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武振国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摸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与龙头企业小尾羊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设肉羊改良繁育基地1处;与德康农牧业签订代养协议,拓展“企业+农户”合作养殖;在军分区帮扶下建设面粉加工厂1处,实现了村干部领办创办;引进骑士集团,开启了龙头企业入驻和农户利益联结新模式。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与对口单位联系,共争取到对口帮扶物资1446.4万元,落实帮扶项目11个。

  这五年农牧业兴了起来

  乡村发展,农牧业是根基。五年来,武振国引导全镇农牧业调整产业结构,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在他的带领下,该镇争取大型农田水利项目7个,累计发展水浇地3万亩,全镇农作物种植总面积每年稳定在30万亩左右,油葵、油菜籽、甜菜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较过去大幅度提高。探索种植黄芪等中药材,推广全膜厚膜种植技术,推广滴灌等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了2万亩秸秆还田项目,累计为400多户农户办理农机具补贴1000余万元。每年动员种植户缴纳种植业保险,初步建成了避灾农业模式。

  引进大型农牧业龙头企业3家,流转土地达到了10.5万亩。骑士集团完成土地流转3万亩,在后山地区成功试种甜菜;小尾羊公司设立的繁育基地,先后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种羊3050只,实施了胚胎移植450只;德康农牧业与村集体养殖场合作代养生猪,目前存栏生猪800头,后续就生猪养殖场运营管理签订协议,确保收入稳定。

  该镇还吸引外出人员返乡投入到种植、养殖等领域,为规模化生产和延伸产业链注入了新鲜血液,并逐步成为农牧业产业的中坚力量。

  这五年61个村美了起来

  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武振国也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15年以来,兴顺西镇先后完成了61个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累计拆除4054户危旧正房14.76万平方米,拆除危旧凉房4.9万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4084户,为前康银壕等6个村实施了整村危房改造项目。累计修建通村水泥路26条201.5公里,修建通村砂石路5条32.1公里。

  2018年争取财政资金526万元在板申图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了村集体经济温室大棚3栋和生态养殖场1处,该村已成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典范。

  2019年以来,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镇域内“五堆”进行全面清理。拆除主干道沿线搭建铁棚及危旧房33处,拆除各类违章建筑构筑物、残墙断壁3560平方米,争取资金建成垃圾填埋场1处。同时,改造卫生公厕45个,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集中整治月”活动,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3个,板申图村、后康银壕村和先保圪卜村成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摩点。

  带领全镇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武振国又在防返贫工作中制定方案,扎实落实“防贫保”政策,及时消除返贫风险,并跟进衔接乡村振兴政策。

  如今,兴顺西镇和五年前相比已大不一样。而武振国也在今年5月26日调往金山镇任党委书记。新的岗位,新的征程,打赢脱贫战走上振兴路,为了初心和使命,武振国将继续毫不懈怠地奋战下去。(记者郭燕)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