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村的“乡村合伙人”
内蒙古新闻网  21-08-28 07:4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曙光村村民在家门口儿的“正北方云仓”工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墨墨 摄

  

  “正北方云仓”又要招人了!

  这个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村民们纷纷打听,有人已经跃跃欲试。

  所谓“云仓”是近几年伴随电商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业态,简单来说就是将仓储、发货部分从电商销售链中独立出来,单发货、按单计费,既提高了发货效率,也降低了电商的运营成本。

  “正北方云仓”是由3个回乡创业的青年人搞起来的电商平台,就落户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这是个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

  合伙人之一的张青在大学读的就是电子商务,他看到了电商行业精细化分工带来的巨大契机,于是和高宇、李智勇两个好友商量,决定到高宇的老家创业。他们依托当地政府以党建为引领的全方位帮扶,在曙光村正式挂牌成立“正北方云仓”。

  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充分享受国家扶持农村电商的好政策,业务迅猛发展,逐渐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仓储空间,日出单量达数万件。这3个年轻人敢为人先的创业故事,如同电影《中国合伙人》的翻版,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创业之路没有平坦的,云仓刚开始起步时,没有稳定的客源,一个月只赚了2万,却要开出30多个员工将近10万元的工资。但是我们几个合伙人一致认为,再苦再难也不能拖欠工资,农民来这里打工不容易。”张青说,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稚嫩”的云仓留住了人,也留住了乡亲们的心。

  2019年下半年,张青在网上偶然发布了一条信息,被内蒙古草原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看到后找上门,并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每个月30万单的出货量,让“正北方云仓”翻了身,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生意火起来了,但订单量激增又产生了新问题:人工分拣难免出现错误,而正规销售平台是不允许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青和伙伴们从南方引进了价值100多万的智能分拣设备。

  “以前我们从来不验货,导致差错率很高,现在我们用智能机器,打包机一小时出件1000个,贴单机一小时贴单8000张,快速包装、自动称重、智能分拣……一条龙流水化作业,减少了错误率,还提高了发货效率,这个钱花得太值了!”张青说。

  “以前都是出去谈客户,现在都是客户自己找上门。”合伙人高宇也很欣慰。

  如今,“正北方云仓”已拥有3个仓库和2个外包仓库,雇佣的农民工就有80多名,单日出单量最高可达5万多件。去年盈利800多万,预计今年将达到2000万。“正北方云仓”已经成为集第三方仓储托管、代打包、代发货、代收货款等服务于一体的规模化电商平台,通过在“吉客云系统”上的诚信经营,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地被推送过来。

  “我以前就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每天在家就是围着锅台打转儿,家里就靠男人经营大棚。现在可不一样了,在家门口就上了班,每个月还能挣3000多块钱,让我在家里有了底气。”村民刘丽边打包边笑着说。

  “‘正北方云仓’是我们曙光村的一张名片,在这3个年轻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农村青年敢闯敢干、求新求变、勇于担当的创业精神。云仓在我们村的迅猛发展,也给村民们带来了高收入,让我们看到了在农村发展电商的巨大潜力。”曙光村党支部书记高二忠很激动。

  几位青年合伙人表示,党和政府帮助我们实现了回乡创业的梦想,现在该是回馈乡亲们的时候了,“帮助老乡卖特产、帮助家乡创品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今,曙光村的农村电商业务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村委会打算出资125万元与3个青年人合作建设一个更大的仓库。张青说:“往后就没有淡季了,云仓的旺季是跟着网络走的。”

  目前,张青和乡亲们已经严阵以待,准备在即将到来的购物狂欢季中大干一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内蒙古农副产品从“正北方云仓”发往全国各地。(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蔡冬梅 郑学良 徐跃 达古拉 金丹 刘墨墨)


[责任编辑: 白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