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船”到“红城”,“石榴籽”是这样抱起来的
内蒙古新闻网 21-09-04 08:47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在乌兰浩特市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中,展示着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发布的相关文件。本报记者达日罕摄

  1921年,在嘉兴南湖红船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救亡图存之路。1947年,在“红城”乌兰浩特,党的民族政策生根发芽,结出新的果实。

  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探索,历经从“红船”到“红城”的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了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中华大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红船——引领中华民族扬起救亡图存风帆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在纲领中注明“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中共二大宣言中提出“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目标;中共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中,也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责任是“取得一切政治上的自由及完全的真正的民族独立”。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求独立求解放的征程中,少数民族的身影从未缺席。邓恩铭是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之一,他是来自贵州省荔波县的水族,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参会。据目前资料所知,在当时全国早期党员中,除邓恩铭外,少数民族党员代表还有瑶族的何孟雄、李启汉,以及回族的刘清扬等。

  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蒙古族,在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指引下,较早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入到中华民族求解放的征程中。

  在北京西单小石虎胡同深处,一座雕梁画栋的古老京式院落藏匿于众多现代建筑中,它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旧址——蒙藏学校。这所建于1913年的学校,是在北京创办的全国第一所民族学校,同时也孕育了蒙古族革命的火种。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乌兰夫纪念馆,向人们展示了这段历史。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等参加了五四运动游行,并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习马克思主义,聆听李大钊的教诲,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发起组织。

  1923年,荣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内蒙古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进步青年之一。之后荣耀先回到内蒙古地区,动员云泽(乌兰夫)、吉雅泰、多松年等41名蒙古族有志青年,奔赴北京蒙藏学校学习。

  此后,李大钊、邓中夏等中共北方区委的10多位共产党员多次前往蒙藏学校,带来了宣传民主与科学的刊物《新青年》。30多位蒙古族青年学生围着火炉,倾听李大钊的宣教,真理的种子就这样根植在他们心中。

  乌兰夫纪念馆至今还展示着一本珍贵的刊物——《蒙古农民》。这是1925年在李大钊等人的指导下,乌兰夫和多松年等人创办的刊物,它向广大蒙古族民众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内蒙古地区的革命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下,这批年轻的共产党员经过锻炼,成长为内蒙古革命的骨干力量。蒙藏学校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少数民族中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

红军——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探索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长征。长征中虽然党和红军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但党对民族问题却极为重视,针对长征中要穿越黔、滇、康、川等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区,中央红军政治部在长征刚开始就发布了针对瑶民和苗民的工作指示。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到达彝族地区时,毛泽东嘱咐时任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先遣队的任务不是去打仗,而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带着毛泽东的嘱咐,红军始终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最终成就了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的“彝海结盟”佳话。

  随着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创建陕甘宁边区,党中央也转移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并在此进行了民族自治实践。年近古稀的刘煜是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他介绍,《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陕甘宁边区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其中明确了“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建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的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1936年陕甘宁边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府。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在此完成了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近三分之一的篇章,对当时的自治实践进行了翔实的记录。

  杨文元是同心县党史研究专家,他说:“1936年5月25日,毛泽东署名发表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宣言中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

  杨文元表示,正是有了毛主席指示,有了顶层设计,有了中共陕甘宁省委和西征红军党委的具体落实,才有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此后,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建立了5个回民自治区和1个蒙民自治区,5个回民自治区建立在汉回杂居的地区,城川蒙民自治区是唯一建立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民族自治试验区。

  “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本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上日渐成熟。”杨文元说。

红城——诞生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样板

  李思宇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内蒙古解放纪念馆的讲解员,一身深红色制服,与她身处的红色纪念馆十分协调。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五一大会”,是她再熟悉不过的一段历史:“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针对内蒙古提出了发动地方自治运动、实行区域自治的工作方针,领导开展了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

  李思宇说,当时内蒙古面临的形势很复杂:一是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后继续对内蒙古采取各省分割统治的办法,试图撤销内蒙古这一历史名称;二是在锡林郭勒地区有日伪残余势力组建的“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三是东部地区还存在不了解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这种情况下,内蒙古的统一刻不容缓。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乌兰夫回到内蒙古工作,解决了“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问题,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并于1947年在乌兰浩特召开了由内蒙古各方代表参加的“五一大会”,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乌兰夫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乌兰浩特是蒙古语“红城”的意思。如今的乌兰浩特市,“五一大会”旧址还保持着1947年内蒙古各族代表前来参加会议时的样子:坐东朝西的礼堂,门前挂有内蒙古自治政府旗,门厅挂有《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致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电》《毛泽东、朱德给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的贺电》,以及乌兰夫等内蒙古自治政府委员的大幅彩色油画像……

  对原内蒙古骑兵第一师警卫团战士乌力吉图来说,为“五一大会”警戒好像还是不久前的事。已是耄耋之年的乌力吉图,回忆起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过往,依然声如洪钟,目光如炬。“自治政府成立前,乌兰夫同志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各民族统一到一个战线上,为内蒙古统一自治打下了基础。”

  兴安盟档案史志馆副主任那顺乌力塔说:“内蒙古自治政府使蒙古族群众得到了有史以来不曾得到过的当家做主的权利,增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祖国统一,也标志着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经受了实践的检验而进入成熟阶段。”

  那顺乌力塔认为,党的民族政策从开始时的“自决”过渡到之后的“自治”,并在“红城”乌兰浩特实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一方面结束了内蒙古300多年来被分割统治的局面,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是内蒙古各界、各阶层人民都参与进来的,是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胜利;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民族实际问题相结合,找到了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方针来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发展道路,也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自治提供了样板。

  此后,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几个省级自治区相继建立,目前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以及120个自治县(旗),还有1000多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本报记者丁铭、达日罕)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