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辉映“夕阳红”
内蒙古新闻网 21-10-25 23:18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真是服务到家,暖到了我们老年人的心坎儿里。现在,我几乎一天都在这儿待着,吃饭、活动、看电影……别提多自在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南路街道馨康花园小区的赵阿姨,聊起自己近来的惬意生活,兴奋得合不拢嘴。

  赵阿姨口中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赛罕区推行“党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赛罕区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民生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辖区老人持续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设施建设有梯度

  赛罕区结合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阵地建设规划,将党建优势转变为贴近民生的服务优势。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无偿提供场所,引入第三方社会企业,无偿或低偿运营开办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级居家养老设施强调“重综合、强辐射”的枢纽作用,重点解决老年人日托及“喘息服务”需求;社区级居家养老设施按“重特色、强覆盖”的要求,推进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居住在大学西路街道四千米社区91岁的李树中老人,独自在家摔伤,子女无暇照看,找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请求帮助。老人在养老服务中心得到了全天候的细心照料,康复后仍要留下来。“在这里我很开心,工作人员对我精心照顾,还有人陪我聊天、下棋,我很享受,不想走了!”李树中老人开心地说。

  截至目前,赛罕区51个试点社区均采取新建、改造、整合资源等方式,增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现已建成和在建1000㎡及以上的居家和养老服务综合体、中心等共19个,500-1000㎡的13个,500㎡以下的19个。

 工作推动有力度

  赛罕区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推进项目,着力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专班,实行分管副区长负责制,一抓到底。多次组织召开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推进会,对照各镇、街道实际,合理分配建设任务。各党工委拿出具体工作方案,切实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昭乌达南路街道党工委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并周密部署,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加装专用电梯,建成了后巧报社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对辖区60岁及以上老人用餐提供补贴,老人享受7折优惠。民望家园小区居民狄阿姨老两口,每天都到社区“为老餐厅”吃饭,“我们现在家里都不开火了。有时天气不好,养老中心的小黄车还给上门配送,一个电话就能享受送餐到家的服务,真是太便利了!”

 贴心服务有温度

  在“政府暖心、老人开心、子女放心”的为老服务理念指引下,赛罕区积极引入区外甚至国外养老优质品牌连锁企业13家,开展助餐、助行、康复理疗、精神慰藉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形成不离家、不离院、不离伴的居家养老新格局,受到老年人的广泛好评。

  同时,拓展多样化服务内容,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扣响心门”家访、国学诵读、夕阳红老年大合唱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乌兰察布东路街道桥华社区85岁的独居老人王大爷是一名退休医生,受到志愿者的贴心关怀服务后,他写来感谢信:“志愿者对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医疗养生、娱乐旅游等服务细致到位,不辞辛苦对失能老人进行家访及慰问,贴心服务感动了我。活在伟大的时代,我要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点赞!”王大爷同时表示,也要加入志愿者团队,做一名医务志愿者。

  赛罕区还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出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预约、手机下单等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订制服务。家住人民路街道二毛社区的李大爷,患有腿疾,又居住在6楼,老人渴望能够每天下楼晒晒太阳。子女通过手机预约,电力家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都来使用爬楼机协助老人上下楼,李大爷感动地竖起了大拇指。

  赛罕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高莉莉说:“呼和浩特市要建设‘宜养’高品质城市,赛罕区委对此高度重视。我们坚持党建引领,高位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建设工作。只有服务好老年人,他们的子女才能安心为社会做贡献。老人们对居家养老工作的认可,让我们更加有了前进的动力。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赛罕区将借鉴好的经验与做法,继续做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扩面和深化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努力营造更好的养老环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潘佳 通讯员 张青)


[责任编辑: 任镜宇]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