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69岁的薛籽女教游人捏面人。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的工作室,一位乌发老人手拿面团和工具,几十分钟后,一个个栩栩如生、颜色艳丽的面人在她手里“诞生”。
薛籽女展示近期制作的部分面塑作品。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老人名叫薛籽女,被人们称为“面塑奶奶”,她今年69岁,已经捏了50多年的面人。薛籽女是托克托面塑技艺的重要传承人,她从小心灵手巧喜欢面塑,在多年实践中把清水河的面塑与托克托的面塑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面塑。
薛籽女在面塑工作室搬运作品。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薛籽女说,我14岁就跟母亲学会捏面人,那时候家里穷,没钱上学,母亲就给我一袋面,让我跟着她捏。薛籽女虽然没读过书,如今却已是数百人的老师,在她看来,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很有意义。
薛籽女准备和面,制作面人。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现在薛籽女在呼和浩特莫尼山非遗小镇教授游学的孩子们学习面塑技艺,很多游客被这些内容丰富、构思独特、外形精美的面塑吸引。
薛籽女正在揉面团。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面塑,俗称捏面人。用面粉为原料,用手和简单的工具捏出各种造型的面制品,然后上笼蒸熟,再用颜料着色美观。
薛籽女用右手捏起一团面泥,用拇指和食指指肚夹住反复揉搓,几下功夫,就有了动物的雏形,然后用梳子为面团造型。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2015年,托克托面塑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托克托面塑的制作工具简单,作品显现出憨稚有趣的外形。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薛籽女装饰金蝉嘴巴。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薛籽女用手指按压兔子面塑造型。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薛籽女捏制的“小猪”面塑造型。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薛籽女捏制的“神舟飞船”面塑造型。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薛籽女准备蒸制面塑作品。新华网杨腾格尔
薛籽女调制特制的面塑颜料。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薛籽女为面塑作品上色。
薛籽女展示“老鼠娶妻”作品。新华网杨腾格尔摄
薛籽女说,面塑作品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她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掌握这门技术,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