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要闻>本网原创

刘贵兵和“大黄”的春运

刘贵兵和“大黄”在一起

巡山护路的好助手

一人一狗的风景线

站好最后一班岗

 3岁的“大黄”,是一只血统不太纯正的拉布拉多犬。今年春运,它和主人——59岁的桥隧工刘贵兵一起巡山护路,护航铁路沿线安全防护设施。这个“编外职工”,将陪着刘贵兵进行最后一个春运,并继续留在工区“尽职工作”。

  一人一狗:巡山路上的独特风景线

  1月26日是2024年春运首日。这一天,刘贵兵仍在巡山的路上,陪伴他的是好伙伴“大黄”,一人一狗的搭档成为了春运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穿上小马甲,“大黄”跟着刘贵兵出发了。这个特制的小马甲,能装下巡路常用的小工具,让“大黄”成为称职的小助手。入冬以来,刘贵兵和“大黄”一起巡山已有50多次,多年来刘贵兵自己巡山则超过上万次。

  刘贵兵是中铁呼和浩特局呼和浩特工务段陶卜齐路桥车间路基工区的一名桥隧工,负责养护维修唐包线和京包线约116公里的铁路沿线安全防护设施。59岁的刘贵兵,是路基工区14个桥隧工中年龄最大的,巡山护路已有38个年头。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多数节假日,他都在工区留守值班。一年到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今年春节,他将在工区值守最后一班岗。

  路基工区管辖区段范围广、设备覆盖面积大,包含7类安全防护设施,20多万根混凝土立柱、50多万颗螺栓、120多万平方米防护网,一颗松动的螺栓、一块破损的网片、一条细小的裂纹,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桥隧工的工作尤为重要。

  翻山越岭:零下30℃的坚守

  唐包线和京包线是我国西煤东运、春运人员返乡的重要铁路通道,铁路沿线沟壑纵横、地势险要,特别是在呼和浩特至三道营之间,遍布高山、河流、公路、村庄、农田,山上的危石、山火、野生动物,都有可能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为了掌握铁路沿线安全防护设施的质量状态,桥隧工们每天都要沿着铁路线翻山越岭,逐一排查每个处所的防护栅栏、防护网、防护桩。很多时候,安全隐患的表现形态只差于毫厘,离得太远看不见,桥隧工们就需要不断地爬山坡、下深谷,遇上荆棘灌木就用铁锹、撬棍开路。

  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山上的暗坑、杂草被白雪掩埋,爬山下坡更加危险难行。特别是春运期间,塞外寒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30℃,设备变化大,桥隧工们必须加密巡查频次,及时掌握设备状态。116公里的管辖范围,来回就是232公里,就算分两组检查,每天都要在荒郊野外奔波七八个小时,行走几十公里的山路。

  收养“大黄”:半个馒头结交的友谊

  在山上守了大半辈子,刘贵兵对一眼望不到头的铁道线和数不清的设备如数家珍。巡山护路的日子年复一年,山里的生活却一成不变。3年前,刘贵兵在山里发现了一条流浪狗,就喂给它半个馒头。不料,狗狗吃完馒头后就不肯离开了,怎么都撵不走。刘贵兵就把它收养在了工区,起名叫“大黄”。闲暇时,刘贵兵给“大黄”盖了小窝,每天添水喂饭,还特意买了一个大盆,隔三差五给它洗澡。日久天长,“大黄”渐渐成了刘贵兵离不开的“伙伴”。

  一次,刘贵兵感冒请了3天病假,委托工友照顾“大黄”。不料“大黄”见来人不是刘贵兵,说啥也不肯吃,硬是饿了2天。工友束手无策只好打电话向刘贵兵求助,还未痊愈的刘贵兵火急火燎赶回工区,亲自送来食物,才结束了大黄的“绝食”。

  和“大黄”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刘贵兵萌生了带它一起巡山护路的想法,没想到还逐渐开发了它特殊的“潜能”。最初,“大黄”表现散漫还有点“怂”——一出门就到处乱跑,遇到小河不敢过、碰到山坡不敢爬,刘贵兵就慢慢引导和训练。

  成为搭档:巡路有了好帮手

  渐渐的,“大黄”不仅越来越听话,还克服了怕水和恐高,成了刘贵兵的得力助手。穿上刘贵兵特意准备的“小背心”,钳子、尺子、铁棍等常用小工具就由“大黄”随身携带,碰到安全隐患需要处理,刘贵兵一声“过来”,“大黄”就将工具送到了刘贵兵手边。

  除了递送工作,“大黄”还有一个特别的本事。刘贵兵所在的工区铁路沿线野生动物多,常发生野生动物破坏网围栏的情况,它们造成的缺口一般很小,检查难度很大,一旦动物钻进线路,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随着刘贵兵和“大黄”相伴巡山的次数增多,刘贵兵发现,“大黄”有时候能顺着野生动物的气味,带着他找到这些缺口。在大黄的协助下,刘贵兵先后12次及时发现并修补了网围栏破损缺口。

  过了春节,刘贵兵就要退休了。刘贵兵在山里守了38年,保障了铁路安全运输。谈起退休,他最舍不得的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铁路、工区里的工友,还有“大黄”。他决定,退休后把“大黄”留在工区,替他陪着大伙继续守着铁路沿线。

文·摄影/草原全媒·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查 娜

编辑:郝小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