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兴安盟>乡村振兴

“指尖技艺”绘出乡村振兴锦绣图景

  走进兴安盟科右中旗文创产业创业基地,展厅内摆放着2000余件精美的蒙古族刺绣产品,从民族特色服饰到山水景色再到花鸟鱼虫,各式各样的刺绣产品应接不暇。

  随着非遗产业化发展与创新,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使传统刺绣技艺得到传承,更激发了群众逐梦新时代、奔向新生活的热情和干劲。

  在基地的刺绣车间内,绣娘们端坐在绣架前,一朵朵花、一只只蝴蝶在她们的飞针走线中跃出。“大家手上绣的都是刺绣订单。我们协会发展客户、建立销售渠道,与客户签订合同,再根据订单需求组织绣娘进行刺绣生产,回收刺绣作品销售给客户。”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负责人冬冬介绍说,通过“企业+基地+协会+农牧民”的产业模式,农牧民绣工在车间或家中均可接订单,完工后直接交单转账,既方便又快捷。

  “我从2017年开始学习刺绣,刚开始的时候技术不是很好,速度也很慢,一年挣得不多。后来技术慢慢提升了,速度也快了,一年的收入达到3万元。到2023年,我的技术更成熟了,而且2023年订单也多,我的收入达到了7万元左右。”双金亮是刺绣车间的一名绣娘,之前在外务工,一年下来收入不多,还要供孩子读书,在接触刺绣之后,凭着对刺绣的热爱和不断钻研,现在她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科右中旗文创产业创业基地以刺绣产业作为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的有力抓手,解决广大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的同时,推动更多群众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2017年以来,依托蒙古族刺绣车间,通过集中培训、上门辅导、手把手教授等方式在科右中旗推广蒙古族刺绣,让每一个从事蒙古族刺绣的农牧民都能鼓起腰包。

  “2023年,基地通过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带动科右中旗1000余名绣工,其中300名灵活就业人员,40余名长期就业人员。长期就业人员每人增收2万元到5万元,基地2023年产值约2000万元。”据科右中旗文创产业创业基地负责人王彬彬介绍说,2023年,刺绣车间共开设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达380人。发放订单款140余万元,帮助灵活就业农牧民人均增收约1500元。(作者:姜楠 白明扬)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