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兴安盟>岭上兴安

198棵云杉树:三广山望海楼的绿色传奇

  在冬季的暖阳下,阳光洒落在环绕望海楼的云杉树上,云杉树四季常青,是祖国北疆冬日里难得的一抹绿色。梁金彪在林子里悠闲地走着,时而轻拍着这棵树,时而细看着那棵树,眼中充满了慈爱。

  在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的三广山,大兴安岭中段岭脊的南边,一场壮烈的植树造林“大会战”自20世纪90年代的天保工程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推动下展开。那些昔日以斧头为生的林业工人,如今拿起铁锹,不畏艰难,勇攀高山之巅,寸土不让地播撒着生命的绿色。

  梁金彪在30年前种下了200棵树,如今有198棵云杉生机勃勃,傲然挺立。这些云杉树已长到近十米高,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与梁金彪林业生涯同龄的感人故事。

  山上那一点红,是瞭望的塔楼——

 守绿,为了林长在

  1991年,时任兴安盟白狼林业局护林员的梁金彪来到白狼镇的最高点——海拔1592米的三广山望海楼。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与这片森林紧密相连。望海楼初建之时,生活条件极为简陋。一楼是炊事区,二楼是生活起居之地,三楼则是瞭望台。在防火的关键时期,瞭望台需要全天候有人坚守。

  梁金彪初来乍到时,对这里的环境感到极度不适应。每次上山,都要早上骑自行车出发,直到下午才能抵达。这里的道路崎岖不平,多为沙石路,使他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回家一趟。他不仅要承受高海拔、低气温、强风等极端环境的严峻考验,还需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山顶上那座红色的三层岗哨在强风中发出呼呼的声响。梁金彪说:“七八级大风,在这种天气下,最要紧的就是严防火情!”在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梁金彪与另一位同伴需要在岗哨上轮流巡视森林状况,并时常进入林中步行巡视。他说:“晚上也得起来好几趟,四处看看,不然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观察火情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高度的责任心与丰富的经验。在简陋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不可或缺的“六大件”:望远镜、对讲机、手电筒、手机、记录本和护林员袖标。其中,记录本上详尽地记载着每天不同时段的天气状况、能见度和林区情况。

  梁金彪每日在林间穿梭,默默守护着这片山林,这是他生活的全部。然而,有一件事至今仍令他心有余悸。那天,他在山上例行巡视,突然感觉背后有异样。回头一看,一只巨大的黑熊正紧紧跟随着他。黑熊的体型庞大,口中发出低沉的吼声,展现出凶猛的姿态,仿佛随时准备发起攻击。梁金彪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声音不禁颤抖。“那时我吓得不敢跑,要是拔腿就跑,那黑熊肯定立马就追着我。我哪儿跑得过它啊。那黑熊始终在我后头七八米的地方跟着,我紧张得全身是汗,时不时还能听到它舔东西的声响,我当时紧张得不得了。”梁金彪从背包里取出一把格尺,装作是根大棒在手里比划了几下,试图吓唬它。那黑熊一看这架势,也不敢轻举妄动。幸运的是,梁金彪走到大路上,正好迎面遇上一个熟人。黑熊一看,这有两个人了,转身就往山里跑了。

  梁金彪说,在林子里工作最怕的就是遇上黑熊和迷路。早年间的大兴安岭,几乎每年都有人因在林中走失或被黑熊袭击而失踪。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尽管时常有野兽出没,但梁金彪他们始终坚守山林,日复一日地保护着树木。每一棵树都承载着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汗水。

  山上那一圈绿,是林人的情怀——

植绿,为了树长青

  随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推进,白狼林业局开始实施规模的造林活动。梁金彪在学习后了解到,“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的想法便在他心中悄然萌生。1992年春天,梁金彪观察到望海楼远处森林正吐露着新绿,可楼周边土地却因建设施工而变得光秃秃的。“不如就在这儿种树吧!”说干就干,再次上山的时候,梁金彪的自行车后面驮着几棵云杉树苗。他挥动铁锄、钢锄,按照长宽20厘米、深20厘米的标准“挖塘子”。猫着腰,一手镐头,一手树苗……捋须、栽种、培土、浇水,梁金彪虎口的酸麻从未停止,掌中生出大小水泡。

  梁金彪站在望海楼的进出口,两手分别指向两旁高大的云杉树,自豪地说:“我当初在这里种下这两棵树苗,它们就像望海楼的大门一样屹立不倒。”

  谈到为什么选择种云杉树,梁金彪是这样回答的,“云杉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是防止水土流失的理想树种,对于调节气候也有重要作用。而且云杉树四季常青,就算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种树并非一件浪漫的事,从嫩苗到参天大树,经历霜冻和疾病,梁金彪克服了种种困难,经受住种种考验。树的生长除了阳光和土壤,还需要水源。春季的雨水无法满足小树苗的需求,梁金彪就每天挑水为其补充水分。水源位于遥远山坡下的蓄水池,半米多深。这个水池不仅供树苗生长,还是梁金彪及其同伴的生活用水源,他们洗脸、做饭、饮用都依赖于此。从一棵树到两棵树,再到200棵树,梁金彪从一桶水逐渐增加到一天挑18桶水,扁担压得肩膀疼痛,勒出两道血印子。

  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梁金彪种植的树苗成活率出奇的高,达到了惊人的99%。正当他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却有人在背后对他冷嘲热讽,指责他“唱高调”和“爱炫耀”。然而,看着那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树苗,梁金彪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选择。

  山上那一片“海”,是北疆的“屏障”——

护绿,为了山长安

  云杉树在静默中深深扎根,不断向上生长,正如梁金彪一般。云杉树不畏环境的严酷,耐得住寒冷和干旱,四季常青,无畏凋零。越是遇到困难与阻力,越能坚韧不拔,挺直身躯。每每巡护任务结束,梁金彪总会走到云杉树下驻足,深情凝视。

  “特别是在冬季,当云杉树在银装素裹中展现那一抹生机勃勃的绿意时,我总会想起老一辈林业人傲然挺立于风霜中的身影,那种不畏艰苦的精神风骨。仿佛这棵树传递着一种无言的力量,让我深切感受到林业人世代相传的精神之根。”梁金彪腼腆的笑容中透露着敬仰与感慨。

  梁金彪在望海楼度过了十年光阴。他对这份工作满怀热爱,对这片森林更是情有独钟。完成日常的巡护工作后,他沉浸于自学毛笔字和根雕艺术。起初,他以树枝在地上挥洒自如,描绘出各种字迹。他还深入林间,寻找枯树根,用毛笔蘸上墨水在上面书写文字,或拿起钻子刻字、刻画。宣传科的同事见状,请梁金彪书写防火宣传标语。他欣然接受,乐此不疲。

  梁金彪逐渐成为防火宣传标语的专职负责人,再后来被调到白狼林业局宣传科。他每天关注林业信息,精心撰写每一篇文稿、材料、会议记录和调研报告……梁金彪这一干又是十多年,从未有过怨言。

  梁金彪在谈及转换工作岗位时表示,自己适应得很好。他认为,“林业除了植树造林、护林防火以外,还需要向全社会宣传生态理念,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所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宣传员’的作用不逊于‘护林员’,要造林护林,也要宣传好生态和环境。”

  现今,粱金彪驱车从白狼镇到三广山仅需20分钟。从沙石路到水泥路,这条路他已走过上万次,“一有空我就来看看这些云杉树。”他如此说道。

  在林海之中,一座三层红色小楼巍然耸立,望海楼旁的云杉林宛如一道坚固的屏障。云杉树们高耸入云,枝繁叶茂,仿佛无数巨大的伞柄深深插入大地。微风吹过,光影在树枝间跳跃,仿佛在演绎一场轻盈的舞蹈。

  突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两位护林员迅速登上瞭望台,紧握望远镜,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云杉树们随风摇曳,仿佛在向他们致意,共同守护着这片广袤的森林。他们与云杉树并肩而立,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防线,捍卫着祖国北疆的生态安全。

  梁金彪抚摸着云杉树,感慨万分:“这山里的林与我们林区的人,血脉相通,命运相连!”那苍劲斑驳的树皮,不仅诉说着林区的历史变迁,更彰显了生命顽强不屈、奋发向前的力量。在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中,万物共生共荣,展示了一幅壮丽的诗篇。(兴安盟融媒体记者 管润 赖志强)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