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兴安盟>文化

“匠”心“玉”成

   “匠”心“玉”成

  ——记乌兰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石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玉龙

  “这个作品是关于蒙古马精神的,已经做了一个多月了,还有十几天就能完成。我希望用这个作品来激励自己,也激励看到它的朋友们,干事创业要像蒙古马一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近日,在乌兰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石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玉龙的工作室内,他向记者介绍着自己即将完成的玉石雕刻作品,眼睛里充满了光芒。

  何玉龙是内蒙古赤峰人,年轻时曾在雕刻厂当学徒,后来专门去北京学习雕塑,他钻研玉石雕刻技艺已有28年,熟练掌握了圆雕、浮雕、镂空、线刻等多种技法。2007年,何玉龙来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定居,并开办了玉石雕刻工作室。在他的工作室内,各种精细的玉石雕刻作品摆放整齐。锦鲤、骏马、祥云、山水……一件件匠心独运的玉石雕刻作品,生动而鲜活,向观赏者诉说着匠人的心血和汗水。

  谈及玉石雕刻,何玉龙介绍,兴安盟地处祖国北疆,在奇石资源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传承玉石雕刻技艺的一片沃土。闻名遐迩的兴安黄蜡石,就是产自归流河流域,经河水的不断冲刷、搬运和磨砺而形成的。此外,兴安盟的叶腊石、玛瑙石等各类奇石也都是瑕疵小、裂纹少的玉石雕刻材料。

  玉石雕刻行业中有“三分料,七分工”的说法,有了优质的玉石材料,还需要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雕刻工匠根据玉料的大小、质地、颜色以及有无裂纹瑕疵等特性,挑选出心仪的玉料后,要进行创作构思、设计画图,确定好设计方案后,才能进行切割、雕刻和打磨抛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耐心和灵感。为雕刻出好的作品,连续雕刻几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都是常态。也正因如此,只有真正喜爱玉石雕刻的人才能静下心来,坚持雕刻。

  数年来,很多块玉石在何玉龙的手中被打磨雕刻成精美的艺术作品,他的雕刻技艺也练得炉火纯青。2018年11月,何玉龙获得“兴安盟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展”特等奖;2023年8月,何玉龙被命名为乌兰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石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成为非遗传承人后,何玉龙依然保持初心,潜心创作,同时更加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希望通过这类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和认可非遗技艺,对非遗传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这些手艺人都是在幕后默默工作,可能很长时间甚至这一生都不会被几个人知道。近年来,兴安盟非常重视非遗文化技艺,通过各种平台或举措,大家越来越了解我们非遗技艺,我特别开心。”每每看到有人愿意了解、学习玉石雕刻,何玉龙都感到很欣慰。他表示,希望能在雕刻出好作品的同时,把玉石雕刻技艺传承发扬下去,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包文鼎 律丙娟)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