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兴安盟>美丽乡村

高学华:巧手翻花 剪出美好生活

  一把剪刀、一张纸,一折一画,一剪一刻,手指翻转间,一条祥瑞的“中国龙”随即出现在眼前。用剪纸展示传统艺术,是兴安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传承人高学华的毕生所爱。春节期间,一张小小红纸,为甲辰龙年增添一抹喜庆的“中国红”。

  近日,走进兴安盟突泉县文化馆,一幅幅栩栩如生、形式多样的剪纸作品挂满墙面,81岁的高学华正带着老姐妹们一起创作剪纸作品。

  300度的老花镜、磨出茧子的双手、数把小剪刀、数不尽的精美且寓意深刻的作品,这就是高学华的剪纸精髓。

  高学华出生于兴安盟突泉县东杜尔基镇太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儿时,她看到姑姑逢年过节就会剪纸贴窗花,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开始剪得还不成样子,逐渐找到了一些方法,越剪越顺手。”靠着一腔热爱、不断摸索以及家人的支持,高学华坚持至今。

  高学华告诉笔者,剪纸是个细致活儿,需要耐心。在她看来,剪纸蕴藏着老一辈的勤奋、坚韧和认真,透过剪纸,她希望把这份精神传递下去。

  在高学华家的墙上挂着一幅长120厘米、宽40厘米的剪纸作品《龙马精神》,这是2024年她耗时最长时间创作的一幅作品。“这是我专门为龙年创作的,上面的龙寓意吉祥如意,下面的马代表蒙古马精神,周围的鸽子象征着和平。”

  作为兴安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学华经常组织剪纸爱好者一起讨论创作,凭着一手精湛的剪纸技艺,高学华的剪纸团队吸引了不少剪纸爱好者慕名前来学习,蔡立晶就是其中一位。47岁的蔡立晶已经跟随高学华学习剪纸1年了,她尤其喜爱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融入到剪纸作品中,用剪纸记录美好生活。

  剪纸艺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与民间智慧。50余年来,高学华凭借一把剪刀剪出了突泉老百姓在国家惠民政策下的幸福生活,剪出了突泉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也剪出了大家发现美、创造美的生活态度。“只要有人想学,我就免费教,2024年希望自己可以不忘初心,创作出更多精美的剪纸作品,将剪纸这项非遗技艺发扬光大。”高学华说。(作者:王昊宇)

编辑:萨其茹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