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资讯

汇聚法治力量 护航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治国安邦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淖尔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倾力投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所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百姓幸福美好生活铸造坚实后盾,开创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新局面。

  坚持循法而治  

  全市法治建设成果丰硕

  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的法治建设参谋助手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面落实“一规划两纲要”,强化统筹调度,推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协调小组实体化运行,确保工作任务落实。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将其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的重点课程,常态化举办读书班、研讨班和专家辅导等活动,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推动市、旗县区、乡镇苏木(街道)第一责任人职责述法“全覆盖”。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方案,将法治建设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市纪委监委监督执纪和巡察工作的问责范围。建成“法治巴彦淖尔”智能化一体平台,成为全区首个实现智能化无纸化法治考核的地区。

  进一步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市本级及临河区、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五原县、杭锦后旗五地先后入选自治区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普遍建立法制机构、法律顾问“双审核机制”,对投资额度大、决策风险高、法律关系复杂的涉法事务进行“双参与、双把关”,出具双份法律意见书,及时防范化解行政决策风险。自2020年以来,开展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等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16次,有效维护了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始终坚持立良法、促善治、惠民生。自2015年取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巴彦淖尔市共制定完成11部地方性法规,以良法善治有效保障高质量发展。围绕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加快行政立法节奏,提升立法质量,及时开展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以高水平法治供给保障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聚焦将依法行政作为信用体系“第一诚信”,实行执法事项法制审核制度,梳理并公布全市行政执法事项52587项,动态调整公示29个执法部门30项行政裁量基准,编制完善柔性执法“四张清单”事项1409项,累计办理柔性执法案件6706件,逐步实现执法全过程可追溯、网上监督。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三年轮训,目前已培训5000余人,实现每位执法人员培训不少于60学时。积极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现行政复议案件由县级以上政府集中受理。制定《市本级畅通行政复议涉企绿色通道工作方案》,开通涉企行政复议“快立、快审、快结”快速通道,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行政复议立案窗口,与法院高效协调,实现行政争议有效引流。全市范围共建立70个行政复议转递代办点,群众可通过居住地的司法所提交行政复议申请。持续探索“前端化解”“复调对接”“全流程调解”等多种方式,将调解工作贯穿行政复议审理全过程,争取将争议化解在基层。

  注重降槛扩面

  公共法律服务便捷高效

  市司法局积极推进便民利民措施,扩展法律援助覆盖面,完善与公、检、法、民政等部门的协作机制,降低法律援助成本,加快案件办理进程,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应援尽援”。通过电话跟踪、督促案卷归档和征求意见反馈等方式,对援助律师的办案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积极开展被欠薪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关爱妇女儿童法律援助送温情活动、法律援助守护夕阳红活动、“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活动等,推行法律援助“容缺受理”机制,响应群众需求,切实为民服务。

  加强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组建“法治政府建设智库”,整合政府立法、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等专家库,充分发挥法律专家、行业专家的智力优势,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使其成为服务科学决策和法治实践的“智囊团”。全面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稳步增加公证员、法律援助人员和仲裁员数量,加快发展政府法律顾问队伍,优化法律服务队伍结构,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目前,全市共有38家律师事务所,律师总人数达654人。2024年8月,全市首家口岸律所正式开业。

  立足创新发展

  普法工作实效持续增强

  市司法局创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突出法治引领,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宪法宣传周和“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活动。各地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提供法律咨询和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增强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扎实开展“法律七进”,组织律师和普法志愿者走进企业,开展“送法进企业”主题宣传,帮助企业查找制度漏洞,提供专业法律建议。

  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各旗县区建成了一批法治文化广场、图书阅览站、文化长廊和普法大讲堂,定期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目前,全市共有法治阵地796个、法治宣传栏794个、法治广场21个、法治公园9个。建设了1300多平方米的河套怡德文化大院法治教育基地,并建立业余法治“乌兰牧骑”宣传队。通过法治宣传栏和法律图书角,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素质,促进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深化平安建设  

  维护安全稳定扎实有效

  市司法局努力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土化实践,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诉源治理,7个旗县区已建成规范化、实体化运作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创新推出“三联六调、司法确认”、一村八化和“网格化+微治理”等做法。成立市诉讼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市7个基层人民法院均建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并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推动建立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法律顾问队伍和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加强与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衔接与融合。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网格设置、人员配备、待遇保障、责任落实和实体运行“五个到位”,统筹发挥“两所一庭一中心”的作用。目前,全市共有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877个,其中嘎查村调委会665个、苏木乡镇调委会59个、街道(社区)调委会125个、专业性调委会28个,有调解工作室21个,共有人民调解员3397人。五年来,全市共调解案件98825件,成功率稳定在99%以上。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市司法局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目标导向,扎实推进法治建设,为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来源:法治巴彦淖尔

编辑:王新国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