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专栏>贯彻习近平全国两会讲话精神
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访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科研组织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宝鲁
内蒙古新闻网 18-03-23 23:5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访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科研组织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宝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科研组织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宝鲁。

记者:请您谈谈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责任和价值?

宝鲁:内蒙古横跨华北、东北、西北“三北”的北部边疆区位和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相对脆弱的生态特征,决定了自身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不可替代、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历代中央领导同志到内蒙古视察时,都曾强调内蒙古生态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要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一次,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再次谈到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并把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地位提升到“万里绿色长城”的高度。总书记明确强调了内蒙古生态环境的价值和意义,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关注。我们要牢记使命和责任,把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把祖国北疆生态屏障建设得更加安全牢固,把万里绿色长城筑造得更加美丽坚固。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既是中央对内蒙古的要求,也是内蒙古自身发展潜力所在。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就是保护和发展内蒙古的生产力。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生态环境本身就是资源,形成自然生产力。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饱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进入新时代,内蒙古要摘掉“欠发达”的帽子,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路子。我们只有更加珍惜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更好地遵循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真正实现绿色现代化。这是内蒙古的潜力所在、未来所系。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联系我区实际,请您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宝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指示,可以说抓住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键。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要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为主要抓手,以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建设为基本保障,持续深入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重点水域水生态的综合治理,加强腾格里、乌兰布和等五大沙漠和科尔沁、呼伦贝尔等五大沙地的系统治理,加大湿地保护力度,通过统筹推进系统治理,让内蒙古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焕发出盎然的生命力,把祖国北部边疆装扮得更加亮丽。

  环境质量也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后3年要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污染防治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内蒙古持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艰巨,特别是一些地方对环境污染问题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没有完全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我们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必须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质量真正负起责任。我们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的基本方针,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三大战役”,让内蒙古2500万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带来的效益,用青山绿水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记者: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宝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前提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强调“四个着力”,其中第一个着力就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提出“转方式,就是要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书记的讲话切中了内蒙古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根本问题和生态保护建设中的基本矛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长期以来,内蒙古形成的“煤炭型”能源结构、“重化型”产业结构,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带来巨大压力,只有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动筋骨”,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脱胎换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产业结构上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在经济效益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转变,在生态环境方面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以上“四个转变”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并且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以愚公移山的意志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绿色经济,用经济发展的成果反哺生态环境,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内蒙古保护生态环境的出路有两条,一条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一条是积极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书记希望我们结合实际,抓紧研究改革举措,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度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也是持续不断的实践过程。探索可能面临困难和挑战,实践也可能遭遇失败,但我们没有回旋余地,更没有回头路,我们必须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制度体系,更好地保障生态文明。对于内蒙古乃至全国来讲,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很多方面仍不成熟或不完善,并且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制度体系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我们要发扬蒙古马精神,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道路上持续探索、不断实践,为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作出新贡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白江宏)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小记者体验中外文化
    共话未来
    了解皮影戏
    揭秘公交点钞员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与中外记者见面
    • ARJ21飞机在内蒙古首次开航 搭载69名乘客
    •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李纪恒主持
    • 李纪恒在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布小林李佳出席
    • 李克强提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等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人选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 党心所向 民心所盼 众望所归——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我区引起强烈反响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