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豆腐变成 增收“硬”产业
内蒙古新闻网 21-12-21 16:52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武跟兄

  寒冬时节,暖阳“抚摸”着村庄,一幢幢农房错落有致。走进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新艾里嘎查村民赵瑞军家,只见房前屋后热气腾腾,赵瑞军夫妻二人正忙着加工豆腐。

  今年53岁的赵瑞军是新艾里嘎查做豆腐的“元老户”,俗话说,“世上活路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做豆腐是一个起早贪黑的苦差事,但赵瑞军却坚持了30年。

  “我们家之前就是做豆腐的,从小受家庭的影响,早早便掌握了制作豆腐的技艺。”当记者来到赵瑞军家,他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屋里暖和暖和,并对自己这些年做豆腐、卖豆腐的经历侃侃而谈。

  从最初小规模简单地家庭制作吆喝叫卖,到现在注册商标,赵瑞军一家人也曾有过低谷时期。2014年,赵瑞军因患病,欠下10万余元的外债,房子也因漏雨面临倒塌。针对他家的具体情况,额尔格图镇政府工作人员联合帮扶单位自治区老干部局积极争取资金为赵瑞军家解决实际困难,并鼓励他把豆腐做出特色,还帮助其引进技术、拓展销路。

  小小黄豆经过泡豆、打浆、滤浆、蒸煮、点卤、压块等一系列繁琐的工序后,一板白花花的豆腐就做成了。一道道工序,每一项都由手工完成,赵瑞军夫妇从凌晨1点一直忙到早上近5点。起早贪黑做完豆腐,赵瑞军又立即将一块块香味扑鼻的白嫩豆腐送往额尔格图镇大小超市,忙到中午,才能回家眯上一会儿。赵瑞军夫妇的豆腐坊面积不大,但十里八村的人都喜欢吃他们家的豆腐。据赵瑞军介绍,豆腐做得好不好,卤水点浆很关键,点少了,出来的豆腐太嫩,压不成型,点多了,豆腐太老了,不好吃,豆腐的产量也会受影响。多年来,赵瑞军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原材料严格把关,一刻也不敢懈怠。

  有了口碑,叫响了品牌,“赵家卤水豆腐”远近闻名,勤劳苦干的赵瑞军凭借做豆腐的手艺,每年可收入近6万元。看着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赵瑞军对未来也有了新的规划,他想带动更多人增收,同时把祖先的手艺传承下去。

  如今,赵瑞军一家人的生活就像上锅熬制的豆浆一样,文火慢熬,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的模样。


[责任编辑: 韩伟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